APP下载

拿回失去的那一块

2016-02-01姚媛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初加工产地马铃薯

姚媛

“辛辛苦苦种出的马铃薯一时卖不掉,只好放在简陋的土窑里。由于储存条件太差,我们有时只能眼看着马铃薯慢慢发芽、腐烂。”不止一位农民反映过类似的情况。实际上,这是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存在的现实困境。

2012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以补助为杠杆撬动了民间资本的大力投入,加快提升全国试点省区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

减少产后损失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环节主要由农民、合作社和部分微小企业完成,设施简陋,技术匮乏,导致农产品产后品质下降快、损失率高。

2012-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新增了柠檬储藏能力约6万吨,腐烂率由原来的8%下降到4%,直接增加经济收入约200万元。甘肃省新增设施预计每年可减少马铃薯、苹果产后损失9.6万吨,仅贮藏一个环节就减少损失1.5亿元以上。

新型烘干设施解决了传统干燥方式残留物超标、卫生不达标及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缩短了干燥周期、提高了产品品质和销售价格。南疆采用热风烘房生产的杏干一级品率达到50%,远高于传统自然晾晒30%的一级品率,热风烘干杏干价格比传统晾晒杏干翻了2倍以上,而且带动鲜杏价格每公斤提高1-2元。宁夏新建设的枸杞烘干房比传统晾晒方式晒干的枸杞质量明显提高,售价每斤提高4元,纯利每斤增加3元。

经初步测算,补贴建设的标准化设施投入使用后,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从15%以上降低至6%以下,相当于四年累计增加66万吨的产量。

错季择机销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新窖代土窖,土豆变金豆,穷村走出富路子”。这是张北县农民对新型马铃薯贮藏窖的评价。2011年未实施补助项之前,张北县马铃薯商品薯的销售价格一直在0.3-0.4元/斤之间,由于没有合格的贮藏窖,农民生产的马铃薯除留足籽种和自用薯外,剩余的要都在起收后的半个月内售完,否则就要面临冻烂的风险。这导致农民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就算价格很低也不得不卖。新型马铃薯贮藏设施建成后,全县的贮藏能力大幅增加,马铃薯销售期延长到7个月,可以错季择机销售,农民不再担心卖难、价格不好等问题。

2014年春节前夕,甘肃静宁县的农户通过果窖贮藏让苹果“打时间差上市”,卖出一个好价钱。以2013年为例,苹果刚下来时直接销售价格是3元/斤,放保鲜库存到来年4月份,就能卖到6元/斤。

此外,四川省通过贮藏后择机销售,实现了水果增值50%、蔬菜增值60%、薯类增收1倍、中药材增收2倍的好效益。“中国柚都”福建平和县去年实施补助政策后,延长蜜柚销售时间3-4个月,通过冷藏保鲜,增加收入370多万元,带动出口欧盟9万吨蜜柚,创汇8000多万元。

据统计,截至2015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累计为农民减损增收9亿元,错季销售增收45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和农民增收之比达到1∶3,并且设施的实际使用年限都在15年以上。

培育特色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

“补助政策精准度高,导向性强,有效解决了实施地区农产品产后损失大、质量安全隐患突出以及卖难、价低等问题,增强了农民的市场预期,提高了发展特色种植业的积极性。”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表示,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率途径。近几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的最大成就,就是各地通过集中建设初加工设施,做实做强产业链、价值链、产品链,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主导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资金安排上,要进一步聚焦重点,更加聚焦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杏产业是南疆地区的传统产业,过去由于鲜杏和杏干市场价格低迷,农民种植生产积极性不高,对杏树等资源疏于管理,砍伐杏树现象严重,导致杏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业逐渐萎缩。近两年,新疆以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为切入点,整合农业、扶贫、林业等资金近5亿元,支持南疆地区建设近7000多座杏烘干房和冷藏库,较好地改善了南疆杏烘干、贮藏设施落后的现状,稳定了南疆杏产业的发展。

宗锦耀强调,农产品初加工不仅仅是烘干、贮藏的问题,而是涉及农产品产后净化、分等分级、烘干、预冷、保鲜、包装、储存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建设。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不只是建一个窖、一个库、一个房,而是要通过建窖、建库、建房,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发展。

甘肃省通过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带动了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马铃薯加工企业60家,淀粉加工能力80多万吨,加工产品由以淀粉等初级产品为主向薯条、薯片、食品、变性淀粉、添加剂等精深加工品延伸,进一步做强马铃薯产业链条。

稳定市场供应健全完善营销体系

设施的集中建设,带动了专业市场发展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增加供给、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

甘肃省定西市依托补助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社集中在农产品销售市场周边建设贮藏库,形成了具有稳定产品来源的马铃薯贮藏库库群,为市场供应提供了可靠保障,带动了全市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快速发展,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及村、镇、县三级区域性营销体系。农产品购销旺季,充分发挥批发集散市场的交易功能,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各地依托初加工设施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展现。四川省苍溪县部分农户,通过建设的猕猴桃冷藏库,利用互联网开设网店自产自销,不仅解决了销售问题,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多户联建,马铃薯产业多了一道保险

金秋时节,在河北省围场县广袤的田野里,机械轰鸣声震耳欲聋,马铃薯收获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一个个饱满粗壮的马铃薯从地里翻涌而出。数着刚刚卖出马铃薯的大把钞票,盘算着今年的收入,城子乡科技致富能人刘小东说,现在一半的马铃薯已经卖出,剩下的要存到合作社建的窖里,等春节过后再卖,价格会更高。

刘小东是东城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该合作社建的贮藏窖坐落在国道111线城子乡路边的一块荒地上,占地2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拱顶非字形窖群,贮藏能力达5000吨,总投资260万元,是由刘小东召集合作社20余名社员于2012年共同出资并享受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兴建的。走进院里,保温门上方“惠民工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标识)四个绿色大字赫然跃入眼帘,等着卸货的马铃薯货车排成长长的队伍。“自从合作社建了这个窖,我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价格不合适就存着,也不怕烂。以前在自家挖的山洞里搁着,天热一点就烂。2013年我租了其他2个社员的4个窖,再加上我自己1个,一共5个窖,存了500吨,春节以后卖的,扣除贮藏和挑拣费用,一吨多挣了400元,要是没有这窖,20万上哪儿挣呀?”社员付艳丽美滋滋地说。

围场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年平均种植马铃薯60万亩,产量120万吨,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先进适用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当遇到市场行情低迷时,低价倾销、丰收不增收的风险也在加大。特别是自家靠山挖的那种贮窖,既没有通风设施,又控制不了温度,损耗率高达15%左右。

自从2012年国家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以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农民科学贮藏和错季销售提供了保障。四年来,围场县共建设60吨马铃薯贮藏窖1035座,100吨组装式冷藏库23座,增加贮藏能力11万吨,农民直接增收3500万元,损耗率降低4个百分点,惠及了全县19个乡镇634户农户和30个合作社。

为保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顺利开展,当地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全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了有关乡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储藏窖建设及需求等情况后,采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与县内其他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相互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点面结合、成片推进。对已建成的贮藏窖要加强监管和维护,努力确保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同时积极推动贮藏窖的综合利用,结合当地实际研究适合不同产品和季节特点的储藏加工技术,实现“一窖多用”,切实提高贮藏窖使用效率。

当地县政府每年都从县本级财政中列支1000万元,支持马铃薯产业。自2012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以来,县政府要求多户联建的,贮藏量达到5000吨以上的,在市场建设配套上必须从1000万马铃薯产业支农资金中予以优先扶持。对通过审批的农户和合作社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县产业办积极协调农牧、国土、发改、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尽快办理项目、土地审批手续,做到了早立项、早审批、早开工。对建窖的部分农户或合作社缺乏启动资金这种情况,县政府协调农村商业银行、农行、华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五户联保”、“信用卡”等方式为部分建窖农户解决了3000万元贷款。

链 接

补贴政策有哪些内容?

补助范围:每年新建的马铃薯贮藏窖、果蔬保鲜库和烘干设施等三大类19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补助对象:承担项目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每个专业合作社补助数量不超过5座,每个农户补助数量不超过2座。

补助标准:中央财政资金对纳入目录的各类设施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目前比例为30%。

补助方式: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并获得批准建设完成的初加工设施,经县级农业、财政等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向实施对象兑现补助资金。

补助区域: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97个县(市、区、旗、团场)。

农民如何申请这项补助?

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主要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具体分为两步:

第一步:补助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自愿提出补助设施建设申请,经乡镇政府审核,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在项目所在村公示7天后,开始施工建设。

第二步:工程竣工后并经当地县级农业、财政等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验收工作需实地见物,确认当年新建,并符合工程验收标准,方可认定为合格),在项目所在村公示7天,由县级财政部门兑付补助资金。

补贴政策有何成效?

2012年-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补贴专项资金26亿元,补助4.9万个农户和52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建设8.4万座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烘干房等初加工设施。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46万吨,果蔬贮藏能力160万吨,果蔬烘干能力110万吨。

猜你喜欢

初加工产地马铃薯
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马铃薯有功劳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定边马铃薯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胖胖的马铃薯
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年获补16亿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