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起义”之后,百度何去何从?
2016-01-31
当行业主管部门表示“我不知情,我无能为力”的时候,中国医疗行业的混乱注定没有大的改善。如是种种,成了“更懂中国”的百度发展壮大的土壤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造就诸多亿万、千万富翁,百度员工兴奋地在墙上贴出了“百度人民很行”的标语,人们亦乐见其成。十年之后,百度商业上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外一个胜利,市值增长了七八十倍,只是人们的观感已大不如前。
2016年年初的这场讨伐,规模之大,被称之为“网民起义”。
事情因百度“血友病吧”而起(详见本刊财经版“第一视点”),但不仅限于此,更是对百度长期积怨的一次总爆发。一时间,社交媒体上声讨百度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在热点更迭如此迅速的今天,仍然持续了一周之久。可以说,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吊打”,网民能做的,止于此矣。
事发之后,百度宣布百度贴吧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机构组织开放。网信办随后约谈百度负责人,除了贴吧之外,还谈到了百度部分搜索结果有失客观公正等问题,对此,百度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反省公司管理失责问题。随着百度的认错、表态之后,事情很快过去了。到现在,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人亦已淡忘。但问题仍在:经此一役,百度会好吗?我们不妨来评估一下战果,分析一下未来的走向。
百度自身会因此痛改前非吗?恐怕很难,正如网民所总结的,百度“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如今体量如此之大,要改谈何容易?——只是医疗类营收,已大到百度难以割舍的地步。这段时间,前百度产品副总裁,“贴吧之父”俞军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广为流传:“百度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价值观,然后是激励机制。”孟子讲义利之辨,但在百度,成了“何必曰义?亦有利益而已矣”——问题出在这里,就很难办了。别的不说,从李彦宏轻描淡写的道歉,可见一斑。
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别的产品可以取而代之?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用脚投票,优胜劣汰。但在百度擅长的领域,比如搜索,很难找到有威胁的对手:Google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其他搜索引擎,又落后百度太远。值得注意的是,百度贴吧丑闻之后,百度搜索领域的竞争对手,比如360、搜狗等并未出来借力宣传自己,这点颇不寻常。此次事件会对百度的市场份额造成多大影响,目前很难评估。
而且单靠市场竞争也是不够的。此次讨论中,Google被一再提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当然有高下之分,但即便“伟大”如Google,也是靠不住的。Google的广告销售部门也曾默许、帮助假药与违禁药品销售者规避谷歌自身的审查;当网民搜索竞争对手时,Google也曾直接用自己收购的企业来替代显示,并且傲慢地回答“要么让我们抓数据,要么你们完全从我的搜索结果里消失”。
最终制止Google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执法,是基于反垄断的起诉。这就意味着,政府监管部门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此次事件中,36家健康类公益组织联名举报百度涉嫌发布虚假医疗广告非常值得关注。我们知道新《广告法》对医疗类广告规定很严格,而且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查,这是一件有力的武器。但问题在于,百度辩称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并不是商业广告,而是提供“信息检索技术服务”,因为用户仍需链接到原网站,从而不承担广告发布者的责任。对此我国行政和司法部门认定不一致:工商管理部门认为这属于广告,但不少法院认同百度的辩解。如果百度广告发布者的身份得不到认定,《广告法》再严厉也没有用——那么,经过这次举报,这个问题会解决吗?
对于公益组织的举报,百度方面回应称,任何在百度开展网络营销的医疗机构都必须具备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欢迎广大网友监督推广信息——潜台词是:这块归卫生行政部门管。这虽然有推卸责任之嫌,但卫生行政部门确实责无旁贷:如果没有那么多黑医院,怎么会有那么多虚假医疗广告?所以事情必须还得往前再推一步。
然而卫计委的回应是:希望进一步向百度了解详细情况,希望百度能够把贴吧作为一个为网民提供权威的疾病诊断、治疗以及康复信息的平台。“翻译”一下卫计委的“两个希望”,第一个“希望”的意思是说“我不知情”,第二个的意思是说“我无能为力”。当行业主管部门表示“我不知情,我无能为力”的时候,中国医疗行业的混乱注定没有大的改善。而这种混乱不仅仅发生在医疗领域,如是种种,成了“更懂中国”的百度发展壮大的土壤。
我们这样一层一层往前推,再回头看这次网民的声音,发现大家其实在一步步往回退:很少人谈监管问题,而是集中火力对准百度;甚至对百度也不抱希望,只能号召身边的人再也不要用百度。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我们也只能取法其中:至少应该让百度受到《广告法》的约束,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