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虫损纸质文物修补的新技术探究

2016-01-31饶德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物

饶德文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 南昌 330006)



虫损纸质文物修补的新技术探究

饶德文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由于我国是最早研究出纸张的国家之一,纸质文物在我国也是丰富多样,对于纸张的保护也是文物保护的重点保护内容之一。对于纸张的保护课题已经被文物保护人员日益提上日程。纸质的文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会因为气温、空气潮湿、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就会对纸张的质量造成破坏,对于文物破坏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本文就对虫损纸质的文物修补技术进行研究,介绍关于纸质的文物的修复方法。

【关键词】虫损纸质;文物;修补技术

引言

纸质文物是文物保护的重点课题, 也是文物保护中最难修补的部分,为了能够让纸质文物保存的时间更加长远,为后人留下更多珍贵的文物遗产。研究出新的纸质文物修补的技术,让虫损纸能够更好的恢复原状,不破坏原文物的原状。

一、对纸质文物保护的意义

我国将有历史价值的,具有艺术色彩和具有考究的历史载体的纸张作为纸质文物。纸质文物的种类多样,其中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书籍和文人字画等,通过对纸质文物的研究,可以看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流传下来的作品等信息。这些文物留给后人珍贵的启示,是后人研究历史的宝贵财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纸质文物在市面上流传的越来越少,由于文物珍贵,一旦丢失或受损将无法恢复原状。如此一来,文物上所记载的艺术文化,诗作等篇章也会随之减少。所以说,文物的保护工作就是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流传千史,让这些包含我国珍贵的民族精神的文物能够更加长久地保存下来,这是对我国中华文化的保护,对中华文明的继承。

二、纸质文物受损的原因

(一)虫害

虫害是所有文物受损最常见的问题,无论是纸质文物还是木质文物,都易被虫子啃伤咬伤。因为纸质的原料是木制品,在制成纸张的同时加入了淀粉等材料,而许多的虫类以此为食,对纸张啃咬进行伤害。甚至有的虫类在纸张上面产卵,对纸张进行更进一步的破坏,有些虫害的排泄物会遗留在文物上,对文物所记载的重要历史信息进行破坏。馆藏文物受到破坏,对专家对文物的考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二)自然因素破坏

纸张性的文物的保管要求很高,在自然环境下受到的破坏主要就是温度和空气湿度对纸张的破坏。纸张要想长期保持完好,就需要在常温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湿度。若温度过高,纸张会加快老化,但温度过低也会影响纸张的保存,会逐渐影响保存纸张的韧性。此外,对于纸张保存环境的空气湿度也要控制,过于潮湿的空气会加快纸张发霉,从而破坏纸张。除了温度和湿度之外,影响纸张保存的还有气体的损害,对于气体的损害,主要是纸张受一些酸性气体的影响,若空气中含有过多的酸性气体,就会被纸张吸收,纸张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结合,会加快纸张的氧化程度,最终导致纸质的文物无法长期保存。

三、纸质文物的保存方法

(一)灭虫害法

对于虫损纸,可谓是防不胜防,要想摆脱虫损纸的危害,就要从“防”开始做起。在保存纸质文物的时候要先做特定的处理,利用环境等条件对虫害进行控制。首先对纸质文物进行一定的技术控制,在收藏纸质品文物时要采用低温保存的冻杀技术,低温冻杀是有效控制纸质虫害的方法。低温即把温度维持在零下20度,如此3~4天就可以杀除虫害。此外,这种低温保存的方法对一般的纸质文物影响不大,对杀虫灭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原始的修补方法

手工修补。纸质文物多由于虫害受损,要想对虫害部分进行修补就要在受损部位直接进行修复。要想让人们在视觉上做到纸质文物仍旧保持原有的协调感,就要依据虫害对其的受损情况,精心挑选其合适的纸张进行手工修补。但文物的纸张由于时间的变迁,现在的纸张颜色都比文物的纸张亮,为了在考察的视觉上和感官上与原物不相上下。对于这一点,在修补纸张上就要下不少功夫,由最初的在市场上寻找与原文物类似的纸张,到后期对纸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纤维密度,到它的布料纹理等,因此这种原始的手工修补纸质文物的方法比较落后,不能当作长久的修补手段。

(三)新技术方法保存

1.漉嵌修补技术

纸质文物的受损填补是纸质文物的重点保护内容。作为修补纸质技术的延伸,漉嵌这一新兴的纸质文物修补方法利用水的相关原理,使其将受损的部位重新修补,生成新的纸。与传统的修补方法相较,漉嵌的技术能够使纸质文物最终达到整体均匀的效果,无斑点,整体布局光滑有质感。

漉嵌的修补技术最开始于欧洲,在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地方使用,这种填补的技术是将虫损的地方利用水来进行修补,在水通过的受损部位会沉积的原理,将纸浆在大量水中逐渐散开,最后流入受损的部位,从而直接在受损的部位生产新的纸张。这种方法不仅在纸质文物上受用,在图书馆的收藏上也同样适用。

漉嵌技术的原理。从字面上理解,漉嵌就是在原有的受损部位直接漉纸的一种填补办法。事实上,在整个填补的过程中一直在漉纸。它将纸质的材料做好后,利用漉漕的空吸在桌子上将原文物展开,接着用水注入散开的纸料,切断水源之后抚平干燥。这与手工修补的方法大有不同。这种技术将纸的纤维逐渐推散开,并流入虫损的部分中,水慢慢地通过制成的水槽的缝隙中溜过去,只剩下纤维停留在缺损的部位,干燥之后就会形成修补纸。因为纤维是在缺损的部分边缘处直接流出去的,所以在接合的部位非常光滑。

这与传统的手工工艺修补方法不同,漉嵌工艺将原纸质文物打湿然后拉平,逐个将损害的部分周围涂抹浆糊,最后修补纸张。等纸张干透后从纸的背面把浆糊重叠的部分削掉就可以了。

2.漉嵌技术的作业方法

首先面对破损的纸张要先将其摆成单张的状态,策划好修补的方案,再根据原有纸张的受损程度,进行适当的修补。

接着,将纸质文物作品,拆开成单张的状态,用水清洗。在这之前要确保纸料的颜色与原来文物的颜色一致,同时也要防止在漉嵌的过程中发生由于过水的原因而导致的颜色变化。接着将原纸的折痕部分进行展开,确认需要修补的部位。

制作纸料。根据原纸的分析调查,修补人员讨论需要修补的部分的纹理,材质,需要与哪种纤维混合效果更好等问题。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即使是同一卷轴的篇幅也会因为不同纸张不同密度等原因,在选用修补的材质也会不同。在计量时要将哪部分的修补材质计算好,前期工作的分配,有利于后期顺利的对纸张进行修补。

根据前期分类的情况,调整需要修补部分的纤维。在颜色的调和上布置好应该怎么染色,先染哪个部分,漉嵌后就不进行补色。调整后,在依据先前染好的颜色进行补色。注入用大量的水将修补部分进行分散,这样纸料的修补就做完了。

四、总结

漉嵌所需要的前提就是利用大量的水,由于受到原文物纸张的条件限制,有时漉嵌这种方法也不适用于少数文物的修补。这并不是漉嵌方法的不足,漉嵌的基本要点就是要根据原纸质的物理特性和纸张的构造和受损程度进行修补,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修补。

在日后的修补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修补问题。漉嵌是一门新的修补技术,同时也要开发其他的纸质文物修补技术,才能对纸质文物保护得更加完好。让虫损的纸张在经过新的技术修补后能够很大程度的还原原本文物,并且将这门技术广泛的流传,这样才有利于新的技术的开发。给修补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选择应对修补工作,完善虫损文物的修补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瑞,张群喜.漉嵌——虫损纸质文物修补的新技术[R].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2006.

[2]朴智善.韩国纸质文物的修补和现状[R].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2006 .

[3]臧春华.安徽省图书馆藏《正德三年进士登科录》的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2.

[4]孙帮勇.基于水平集方法的图像修描技术的研究制浆[D].西安理工大学,2006(学位年度).

[5]毛科人,邱建辉,徐方圆.HDI三聚体和偶联剂对纸质文物加固保护的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5.

[6]王鹤云,鲁钢,张金萍.纳米氢氧化镁应用于纸质文物的脱酸[J].2012,3.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文物
历史上最有趣的五件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打造“博物馆之都” 让文物活起来
文物的逝去
彩云之南的萌文物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我在故宫修文物》
老归侨晒少年“文物”
文物里的汉服 另一种流风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