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世纪末的廓尔喀战争对清朝施政西藏地方的“鞭策”

2016-01-31李东洋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西藏地方班禅巴布

李东洋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18世纪末的廓尔喀战争对清朝施政西藏地方的“鞭策”

李东洋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纪末廓尔喀王朝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两次入侵打破“康乾盛世”时代下清朝鲜少有外朝入侵的格局。两次廓尔喀入侵战争,从战争规模上,战线长度和持续时间上都不能称之为“大战”,从1788年至1792年,除暂时和平的一年多外,此二次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战争,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治理西藏和自身统治中的缺陷。本研究从两次廓尔喀王朝侵藏论证此战争对清颁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作用”。以及强大统一王朝对维护祖国主权的决心、行动和两次廓尔喀战争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两次廓尔喀入侵战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治藏政策

一、历史引发事件、事件造就历史

尼泊尔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邻国,与西藏地区接壤。巴布勒与廓尔喀都是该国旧称。尼泊尔自古以来就和西藏有贸易往来,尼人需要的盐、羊毛等物,藏人换取的粮食、金属品等形成了自然的传统贸易。“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前,清代官书将尼泊尔书作巴布勒,或作廓尔喀,乾隆五十七年后,始一律书廓尔喀。”[1]清朝政府知晓巴布勒滥觞始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庆林具奏,聂拉木等处第巴报称,现有巴拉布廓尔喀王属下头人等,聚众欲往西路租木郎地方抢夺……”,此后廓尔喀军占领了后藏聂拉木、宗喀、济咙等双边边界地,驻藏大臣庆林护送七世班禅喇嘛离开扎什伦布寺避往前藏,乾隆帝派出成都将军鄂辉带兵三千、四川提督成德率绿营兵入打箭炉进藏。未等前来的清军与廓尔喀军队的较量,在成德与首席噶伦丹津班珠尔到达后藏时,在粮草供应、敌情未知等“缘由”下,丹津班珠尔、八世达赖喇嘛叔父阿古拉等人与廓尔喀头人“密约议和”,向廓尔喀王朝赎地,“经噶布伦等许每年西番银元宝三百个,令其退还地方”得到巴忠、达赖喇嘛等人的默许,未让乾隆帝知晓,私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当时密约未能言明是“每岁”三百元宝或是一次性付清“赎款”,留下第二次廓尔喀侵藏战争的导火索。廓尔喀头人由于未拿到“岁币”,廓军已入侵后藏边境甚至洗劫后藏扎什伦布寺、保泰复将班禅送往前藏,廓军甚至欲攻入前藏。在第二次廓尔喀入侵之后,大将福康安受命为将军,不久受命为大将军,此等殊荣在乾隆朝也是绝无仅有的,充分说明乾隆帝对第二次廓尔喀战争的重视。福康安七战七捷,入藏退敌后深入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七十余里之后,由于气候环境及军备后援等状况,未攻入阳布。至此第二次廓尔喀战争结束。

藏传佛教——全民信仰于藏地的宗教,在格鲁派的宗教地位影响下,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在藏人心中地位在清朝时已坚定不移,雍正帝时设立的驻藏大臣,虽已设置,但在雍、干前期未能对其职责、效能等明确划分。因此当遇到战事时,职能不明的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纷纷不知所措,“国家设立驻藏大臣原为办理地方事务,彼处第巴妄滥行增税,庆林、雅满泰平日岂无见闻?”且达赖、班禅等活佛一心向佛,对战事鲜少能有较清晰知晓判断,因此遭受两次相对大清帝国弱小的廓尔喀王朝入侵,此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一隅,大多地区属苦寒地带,山南雅龙河谷的农耕区域无法满足整个藏区人民生活需求,古代交通不便下的清朝鞭长莫及于此地施政,自然后藏民众想到了与之临近的今尼泊尔地区,“惟西通巴勒布,缠头番民,常川在藏居住,设廛兴贩者最多”,此就给廓尔喀王朝侵藏时称“西藏和尼泊尔之间为了尼泊尔钱币发生了争执”作为导火线埋下了伏笔。且之前提到藏区粮食供应不易,如若大军将至,粮草军马供应更非易事,“况距京师一万数千余里,派乌拉运送军储往返需两月余”,为战前在此地“粮草先行”增加了难度。

两次廓尔喀战争五年间,乾隆帝及大将军福尔康在经略藏地时不断提出新的施政策略、修缮之前不完善的治藏政策。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福康安、孙士毅等奏言“唐古忒兵丁分设前后藏地方、核定管兵番目等级、分给钱粮和口粮”[4]等措施;乾隆五十七年八月,“该铸宝藏字样,所有巴布勒银钱不许再行使用,定立疆界后不得私赴廓尔喀,于后藏事务分驻一员驻藏大臣”;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大学士公福康安会奏言“嗣后应请查明贸易番回,造具名册,每年巴布勒止准贸易三次”等。时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上述及其他方面措施反复斟酌后颁定了更加明确的西藏地方归属于我国主权领土管辖下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综合清朝战争前、中、后乾隆帝与大将军福康安等人的心血,再次明确规定了西藏地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及宗教方面的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的权力制衡等。确定金瓶掣签制,改变之前拉穆吹忠或大族可操控寻找呼毕勒罕程序,更加规范达赖、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及蒙古地大呼图克图的选出与坐床。

二、“跨越喜马拉雅山战争”的余论

通视历史长河中,清朝时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在第一、二次廓尔喀战争为“契机”下,更加紧密地团结了西藏地方与清朝,升华着荣辱与共、国强则民安的理念和真谛。第一、二次廓尔喀战争及《藏内善后二十九条章程》折射到今日我国治理西藏地方问题上的借鉴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清]方略馆编,季垣垣点校:《钦定巴布勒纪略》[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2.

[2]黄玉生等编.《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160.

[3]顾祖成等.《清实录藏族史料》[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242.

[4][清]方略馆编,季垣垣点校.《钦定廓尔喀纪略》[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715-717.

[5][英]荣赫鹏著,孙熙初译.《英国侵略西藏史》[M].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情报研究所,内部资料,22。

作者简介:李东洋(1990-),男,山西临汾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世界史研究生,研究方向:巴基斯坦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猜你喜欢

西藏地方班禅巴布
西藏地方辣椒栽培模式探究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蕃物志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复方青风藤巴布剂基质处方的优化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
西藏和平解放
挥发油包合对温脐巴布剂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