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的临床施治建议

2016-01-31周国瑾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耳病病猪猪场

周国瑾

(常州市金坛区直溪畜牧兽医站,江苏常州 213251)

猪蓝耳病的临床施治建议

周国瑾

(常州市金坛区直溪畜牧兽医站,江苏常州21325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是1987年新发现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致病病毒感染繁殖与呼吸系统为主,典型症状: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死亡率高、育肥猪呼吸异常。分析流行病学,阐述典型症状,汇总剖检病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施治猪蓝耳病的想法。普遍施用的药物,黄芪多糖、双免增效剂、猪蓝耳病血清等等,对缓解症状、防控继发病等效果均不错,适用于此病的防治。

蓝耳病防控治疗

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以仔猪呼吸道症状、母猪繁殖障碍症状为症状的接触性疾病。此病最大的危害体现在,降低猪体免疫力,并发其他感染症。春秋温差变化大,气候异常,易感染此症。加上,此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做好此病防治工作尤为必要。

1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各种年龄和种类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易感,并表现该综合征典型的临床症状。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感染母猪的各种分泌物、鼻汁、尿液、粪便及呼出的气体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并不断向外排毒。

传染途径: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迅速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通过空气有时能传播20km之远,也可垂直传播与精液传播。

流行特征:本病传播迅速,污染严重一旦发生很难净化。发病后经过几个月或数年可能出现重复暴发。

2 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直溪镇某猪场病猪5头,体重35~50kg不等,临床表现为高烧、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皮肤紫斑等。

2.2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来诊断。对临床表现为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皮肤紫斑的病猪采血,析出血清后ELISA试剂盒检测猪蓝耳病毒 IgG 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5头病猪血清样本的OD450值均大于0.4,说明样本中均含有猪蓝耳病毒 IgG抗体。而该猪场从未接种过蓝耳病疫苗,因此判定该场5头病猪患有蓝耳病。

3 临床症状

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早产、产期延长,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明显增多,严重高达80%以上。部分感染病例,不发情,延迟发情、持续发情。急性发病期,母猪高热、不食、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等,其中耳尖处最明显。

仔猪死亡率高,尤其1月龄仔猪,易感性最大,死亡率尤高,高达90%。典型症状:腹式呼吸、呼吸加粗、眼睑水肿、关节肿痛、皮肤发紫,呈腹式呼吸。诊治不及时,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呼吸困难,体温骤升,肌肉震颤,体温升高,高温达40℃。护理不及时,继发猪瘟、链球菌病等等,体温可高达41℃。

育肥猪此病易感性差,发病后症状相对较轻。有类似感染病例,多数呈一过性厌食症状,或轻度的类流感症状。少数感染病例,伴有咳嗽,皮肤一过性紫斑。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为各种年龄的猪淋巴结肿大灰白色与肌肉灰白水肿,出血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仔猪多因免疫功能降低而伴发支原体性肺炎和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肾出血和肝坏死。组织学变化,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的套管样脱落,肺间质性肺炎,肺巨噬细胞的活化增生,淋巴结的淋巴小结变性坏死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出现。肾出血性肾小球肾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心肌变性。

5 诊断技术

⑴目前猪蓝耳病的研究证实,猪为唯一易感动物,不同日龄阶段均有易感性。尤其,怀孕母猪、仔猪1月龄内易感性最大。

此病传播主要途径为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间,临近场区及时封闭化管理,同样有被传染的可能。因为,此病可随风、随空气传播。

⑵此病的发生,典型症状的出现明显与不明显,与猪体免疫状况、感染病毒毒力、猪场管理水平、气候变化情况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外,如期间护理不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将恶化病情,使疫情趋向复杂化、严重化。

急性型表现为母猪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嗜睡、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有的出现产后无乳,部分新生仔猪呼吸紧迫,或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产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

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明显消瘦,死亡率高,可达 80%以上。

慢性型则表现为母猪的繁殖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每窝活仔数减少,同时受胎率下降 10%~15%。

育肥猪临床上仅出现轻度的厌食和呼吸道症状,公猪感染后体温一般不升高,但精液质量下降。大多数被感染的育成猪呈现亚临床型,这类病猪不表现症状但排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⑶母猪感染后,产下的弱仔、流产胎等等,经剖检后,明显可见胸腔内积累大量的透明的清亮的液体,而且,偶尔可见肺部有实质性变化。但是,对公猪、育肥猪、母猪等感染病例的剖检,通过肉眼多数无此典型病理变化。经显微镜下检查,可见有明显的间质性肺炎。此症仅限典型病例,期间继发感染其他病变,剖检病理,症状趋向更复杂化,更加严重。

⑷上述诊断的基础上,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免疫荧光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血清中和试验等方法之一进行确诊。

6 预防措施

严格封闭化管理,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随意进出。定期组织灭鼠、灭蚊、灭虫,严格消毒管理,为猪场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加强检疫。力求阴性猪场引进,严格检疫,隔离饲喂30d,确保合格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坚持全进全出,每次转空栏后,彻底清扫、消毒。空置1周后,可重新调入新猪,确保高质量的消毒效果,遏制病原菌的侵入。

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的免疫工作,提升猪群综合抗体能力。

本组51例患者中,40例在超声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盂唇损伤。其中,37例在后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明确盂唇损伤的诊断;3例后期行关节CT造影检查排除盂唇损伤。11例超声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4例后期由于反复脱位或肩部不适感行关节镜检查诊断为盂唇损伤,其余7例后期随访无脱位或不适,未行进一步检查。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7.0%,敏感度为90.2%。

加强药物保健,仔猪7~10日龄,用辉瑞易速达,每头0.2ml,肌肉注射。断奶1周后,用辉瑞瑞可新,每头0.2ml,肌肉注射。保育猪,用泰乐菌素,300g/t;纽氟罗,2000g/t,混合拌料,连用1周。育肥猪,替米考星,400g/t;多西环素,200g/t,每月用药1次,连续用1周,防控效果更好。

8 结果

针对猪PRRS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普遍施用的药物,对缓解症状、防控继发病等效果均不错。结合多年的临床施治经验,就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做总结,以供参考和借鉴。

8.1黄芪多糖

此药为免疫增强剂,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产生促细胞介质,增强自身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达到缓解症状,迅速恢复机体的目的。

发病猪群,用1%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0.2ml/kg,每天1次,连续用1周。病情较重的,连续用10d。最好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即黄芪多糖中加抗菌类药物,有效防控继发病。同时,饲料中混拌,盐酸环素,每次50g。

8.2双免增效剂

颈部皮下注射,用于治疗和预防,效果更好些。

经临床实践,使用双免增效剂,用于预防有效保护率达98%,有效治疗率达95%。

种公猪、种母猪,颈部皮下注射,每次30ml,每天1次,连续用1周;仔猪、育肥猪,颈部皮下注射0.4ml/kg,每天1次,连续用1周。

8.3猪蓝耳病血清

本场健康淘汰母猪或育肥猪,经上述方法制备组织灭活苗,免疫2次防疫效果较好。首次免疫,肌肉分点注射,每次20~30ml。间隔1周后,二次加免,肌肉分点注射,每次40~60ml,确保猪体产生足够的抗体水平。二免后,停饲8h。无菌动脉放血,分离血清后,加适量青链霉素,制备高免血清。

发现类似病例,用高免血清,肌肉注射,每头10~15ml。2周后,仔猪恢复健康,每头3~4ml,二次加免。配用黄芪多糖针剂,每头用3~4ml,防疫效果更好。每头每次1针,避免针头散播病毒。

9 讨论

猪蓝耳病的免疫失败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因素,它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查找原因时,要树立多病因论的观点。对疫苗因素、动物机体因素、饲养管理与个人主观因素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对各种资料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找出有效的对策,在查找原因的同时要针对各类因素采用有效的对策,才能使免疫取得良好的效果。

[1]吴宝华. 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诊断与防治方法浅析[J].兽医导刊,2015,(14):92.

[2]孙冬梅,刘天宝.猪蓝耳病临床诊断及其综合防控[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10):45.

[3]郭仁龙,蒋贤兴,朱保国.猪蓝耳病临床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0,6(11):92-93.

猜你喜欢

耳病病猪猪场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