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2016-01-31张智浩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水肿病肌肉注射致病菌

张智浩

(江苏省丹阳市导墅镇畜牧兽医站,江苏丹阳 212300)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张智浩

(江苏省丹阳市导墅镇畜牧兽医站,江苏丹阳 212300)

仔猪水肿病又称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为仔猪断奶期常见多发病。分析仔猪水肿病的病因,与仔猪自身问题、环境不良应激、感染致病菌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章分析此病诱因,阐述此病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剖检病变等等,介绍仔猪水肿病的诊断要点,根据发病猪日龄,临床特征(头部水肿、神经症状等)和病理变化(典型的水肿变化等),结合病程短、死亡极快等即可确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此病的建议,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为今后科学有效防治此病提供技术指导。

水肿病病因治疗

仔猪水肿病发病率低,致死率高,病程较短。此病多数为散发性,猪群中长势较好、个体偏大、膘情好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断奶期间,突然更换饲料,变换饲喂方式,饲喂大量的精料,都将促使此病的发生。笔者调查取证诊治此病的个例,就诊治效果做探讨分析,汇总罗列如下,以供参考和借鉴。

1 分析诱因

1.1仔猪问题

仔猪在断奶后,消化系统尚待完善,肠道内消化酶活性较低,分泌胃酸数量有限。受此影响,仔猪各方面消化机能容易失调,尤其肠道内有益菌群平衡性被打破,随时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蚀的可能,随毒素的大量繁殖,肠道内吸收后,可诱发感染水肿病。此外,断奶后,母源抗体补充来源受阻,自身抵御病害的能力受限,将加重感染此病的可能。

1.2环境应激

分析此病多发季,阴雨潮湿、气候多变的季节,最为多见。此时,冷热交替,机体抗病能力降低,为此菌在肠道内大量增生繁殖提供了条件。随毒素的增加,机体吸收后易诱发过敏性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发水肿。此外,养殖环境的改变、接种疫苗不良应激、突然更换饲料等等,都将严重刺激猪体。受刺激的猪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数量上涨,导致血液中皮质酮的含量升高,随即可能导致机体淋巴功能退化,导致淋巴细胞减少,降低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消化不良,诱发腹泻症,导致肠胃内有益菌群失衡,诱发水肿症的发生。

1.3感染致病菌

致病菌感染为诱发此病的重要诱因,即感染溶血性大肠杆菌。肠道内繁殖的致病菌,条件适宜不断增殖,产生的大量毒素,经过肠道吸收后进入仔猪体内蓄积。当蓄积到一定程度,即可诱发仔猪感染发病,严重可加重病死率。

2 流行病学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前后的仔猪,尤其是某些猪场生长快、体质健壮和饲喂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仔猪易感染。该病的发生季节性不强,但以春、秋、冬季及天气骤变时多发。发病后常反复不断流行,可蔓延至全窝、附近猪圈及全村,呈现较强的传染性及地方性。该病的发病率为5%~30%,致死率高达90%以上。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该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有关。

3 临床症状

此症发病突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较低。

典型症状,头部、眼睑、眼部等处,皆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症。部分感染病例,颈部、腹部同样有水肿。病猪行走无力,摇摆不定,共济失调。部分感染病例常卧地不起,外界不良应激反应敏感。圈舍内,部分病猪盲目转圈,倒地抽搐,似游泳状,伴有撕裂声或呻吟声。后期,受此病影响,后躯站立困难,不能站立。病程较短,但是,病死率偏高。

4 剖检变化

特征性病变是胃壁水肿,常见与胃大弯肯定和贲门部,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胃内常充盈食物,黏膜潮红,有时出血。眼睑和面部以下及颌下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有时出血,结肠袢的肠系膜呈透明胶冻样水肿,充满于肠袢间歇。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

5 诊断

根据发病猪日龄,临床特征(头部水肿、神经症状等)和病理变化(典型的水肿变化等),结合病程短、死亡极快等即可确诊。

6 综合防治措施

⑴坚持全进全出,仔猪转入猪舍前后,门窗、墙壁、地面等,先用水冲洗1遍,待干后,取氢氧化钠,彻底喷施消毒1遍,确保圈舍湿润为适宜。母猪转入产仔舍前后,清扫圈舍。同时,用0.5%高锰酸钾或1:600百毒杀,彻底喷施消毒1次。母猪产仔后,清理舍内粪便,改善通风,确保干燥卫生。同时,每间隔2天,用高锰酸钾消毒1次,彻底清灭圈舍内致病菌,达到净化养殖环境的目的。

⑵母猪临产前6周、2周,取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各注射2ml/次,确保母猪体内获得高抗体水平,仔猪借吮吸初乳提升抗病能力。母猪临产前1周、2d,取猪水肿抗毒注射液,肌肉注射,10ml/次,经证实可确保仔猪80%的保护率,免受此病的威胁。同时,应注意加强母猪护理,饲料中加金霉素,拌料饲喂。仔猪断奶前后,用K88、K99基因工程苗的1/3头份,皮下注射,1次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仔猪水肿的发病率。

⑶仔猪哺乳前,用0.1%高锰酸钾,2~3ml/次。之后,每间隔1周,加喂1次。待到仔猪3~4日龄,用富铁力,1ml/次,肌肉注射;或,牲血素,1ml/次,肌肉注射;或亚硒酸钠,1ml/次,肌肉注射。均能起到理想的补铁和补硒的功能。仔猪3~5日龄,饮服淡生理盐水。仔猪7日龄,喂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确保器官发育。同时,适量增加粗纤维的含量。

⑷合理断奶,35~40日龄,断奶时间最佳。准备断奶前1周,逐渐减少哺乳次数,避免突然断奶,造成不良应激。同时,做好诱食的准备。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矿物质、维生素等的含量,饲喂用料力求多样化,确保饲喂日粮的洁净卫生。补料同样循序渐进,本着“少次多量”的原则,逐渐过渡到采食阶段。断奶后1周,适量限制饲喂青料,酌情增加精料的饲喂。

⑸仔猪断奶后,注意调整胃内酸度,适应长势要求。每100kg饮水中,加食醋1~2kg,调整胃酸效果要好些。同时,注意做好药控措施。断奶前后,定期用金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亚硒酸钠、维生素B粉等药物,适量喂服,对防治水肿和腹泻疗效均不错。

⑹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d,用0.5%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隔2d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⑺治疗仔猪水肿的建议,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临床施治,尝试用如下疗法: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10ml/ kg,浓度25%,每天2次,连续用3~4d,治愈效果理想。病情较重者,配用葡萄糖生理盐水,400~600ml/次;维生素C注射液,10 ml/次,静脉注射,1次即可。磺胺嘧啶钠,30~40ml/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肌肉注射。葡萄糖液,浓度50%,500 ml/次;红霉素,60~90万单位/次;维生素C,350mg/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2~3d,治愈效果较好。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ml/ kg;澳星注射液,0.1ml/k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药3d,康复效果理想。呋喃唑酮,10mg/kg,1次内服;复合维生素B10,10mg/次,肌肉注射;维生素C,15~25ml/次;葡萄糖液,浓度10%,500ml/次,静脉注射,1次即可。硫酸钠或硫酸镁,1g/kg;大黄末,6g/次,上述拌料,1次喂服。配合,用土霉素,45mg/次,口服用,1次/d,连续用药2~3d,治愈效果理想。

[1]赵志雷.一起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6,(2):36.

[2]屠会莲.仔猪水肿病的诊疗体会[J].农技服务,2014,(3):129.

[3]张强.仔猪水肿病的诊疗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3):123.

猜你喜欢

水肿病肌肉注射致病菌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何谓“开鬼门”和“洁净府”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仔猪水肿病及其综合防控体会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实施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
西红花苷-1经大鼠肌肉注射的体内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