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养老现状与研究进展
2016-01-31刘祥敏张先庚
刘祥敏 张先庚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失独老人养老现状与研究进展
刘祥敏张先庚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关键词〕失独老人;养老困境
2013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 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8%〔1〕。老年人中存在着这样一类特殊群体——失独群体,多指其独生子女因灾害、疾病、意外、自杀等原因死亡,从而永远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且一般情况下,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养子女〔2〕。由于计划生育国策及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车祸、疾病等因素,独生子女死亡率较高,失独群体日益庞大〔3〕。2011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4〕,并有可能在2035年达到1 000万〔5〕。现将失独老人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综述如下。
1现存困境
1.1经济拮据,物质无保障我国养老模式以家庭为主,养老金源于子女的赡养费、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等。许多老人退休后工资收入低、缺少养老保险,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矛盾更为突出〔6〕。虽然在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7〕,女方年满49岁、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按照规定每人每月领取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自2012年1月1日起,这一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但是这一办法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加之随着物价飞涨,每月135元的补助只能是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特别扶助金,申领程序很复杂,并且很多失独老人难以接受用自己子女的死亡证明去换补助〔8〕。
1.2身体衰弱,生活无照料当人们步入年迈之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功能日渐衰退,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越来越需要他人照顾,对外界依赖性也不断加剧。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平均寿命为18年,而平均预期带病期大约为13年,这意味着一种长期潜在或现实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需求〔9〕。据调查,失独父母中,半数成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慢性疾病,患癌症、瘫痪等重大疾病的达15%〔10〕。养儿防老在我国根深蒂固,子女担负着为父母尽孝道、养老的重任,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家庭供养已不可能。
1.3心理抑郁,情感无寄托与西方父母把子女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不同,中国父母把子女当作精神寄托、情感纽带与希望的化身,独生子女的意外死亡给其父母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11〕。有学者指出,人们在经历独生子女死亡重大家庭变故后一段时间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眠、头痛、情绪压抑、悲伤和焦虑、身体功能老化,严重的还会诱发重大疾病〔12〕。失独父母会长期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而我国目前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空白〔13〕。
1.4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对于无人照料的失独老人来说,社会养老院及福利机构也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目前我国养老院的数量和容量有限,加之失独老人入住手续复杂,甚至有养老院拒绝接收失独老人。另外,社会福利院收养的对象是城市“三无”老人,即“无扶养、赡养人或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60周岁以上老人。失独老人若有配偶、有劳动能力或生活来源,是无法入住福利院的。令失独者更忧虑的是,生病无人护理,手术无人签字,后事无人料理。
2应对措施
2.1完善国家政策和法规,提供制度保障政府首先应了解失独群体基本情况,成立专门处理失独家庭问题的机构或部门,让失独者有解决问题的地方。其次,针对失独家庭的特殊情况,完善社会养老救助机制,细化相应养老扶持政策,解决失独家庭资金匮乏等问题,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专项资金,为其提供养老保险、意外险等,真正使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14〕。可适当借鉴美国家庭护理员制度,由政府出资派有经验的家庭护理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物质、精神、照料、医护等“四位一体”养老服务。第三,养老机构应简化失独老人入住手续。针对失独父母设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承担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和医疗问题,由政府出资送他们进养老院或敬老院。
2.2社区为载体,搭建养老平台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实行抱团养老。建立专门养老机构,让失独老人群居起来,利于他们情感沟通及文化交流,互帮互助彼此照顾,又避免其他老人子女探望时产生的失落感。对于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可参照国外空巢家庭每日联系机制,在每户安装呼叫系统,行动不便的失独老人可以通过电话呼叫所需的服务。与社区医院合作,建立失独老人健康档案并定期对患有疾病的老人进行体检,以便组织管理及健康状况筛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社区举办健康专题讲座,向失独者传授相关保健知识。同时设立专门心理咨询机构,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救援。将失独老人的精神赡养与心理援助纳入社区养老体系,鼓励并引导老人组成互助组,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儿童福利院联谊,彼此提供精神慰藉。有学者建议放宽失独者领养孤儿政策,考虑失独者年龄及经济状况,必要时给予优待政策及物质补助。
2.3借助社会力量,弥补政府福利资源的不足非政府组织是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一对一上门为失独老人提供心理指导和情感支持〔15〕;分派义工、大学生志愿者等定期到失独家庭进行慰问,为老人送些慰问品或用陪聊的方式抚慰失独者受伤的心灵。
2.4自我救助政府与社会的扶持对失独家庭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失独家庭的自我救助才是最为重要的。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寻求经济支持,实现老有所依。有房老人可考虑住房反向抵押养老贷款,即“以房养老”〔16〕。适当运动,强身健体,减少疾病发生率以降低不必要的生活成本,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根据自己能力或兴趣爱好,寻找新的生命意义和生活动力,发挥余热,实现人生新价值。综上,由于我国国民教育程度及抚养孩子成本的提高,家庭的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政府应看到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都会存在类似的风险。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
3参考文献
1朱艳敏.失独者养老态势与困境摆脱〔J〕.重庆社会科学,2013;(8):34-41.
2宋有成.“失独群体”养老保障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叶婷婷.关于建立健全的“失独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商,2013;(5):134.
4战伟平.失独者需要状况的探索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Li Y,Wu S.Health care for the elderly who lose their only child in China〔J〕.Lancet,2013;381(9866):536.
6李华成,叶蓓.论农村失独家庭养老机制的建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5):24-7.
7张祺乐.论“失独者”权利的国家保护〔J〕.现代法学,2013;35(3):11-7.
8王莲璀.城市失独家庭养老及长期照料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5):32-3.
9郎文平.失独家庭的养老风险及规避建议〔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33):128-9.
10宋强玲.老龄化视阈下失独养老问题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403-5.
11王茂福,谢勇才.失独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以北京模式为例〔J〕.兰州学刊,2013;(7):91-6.
12孙静.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困境及适应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李倩,贺连香.加强失独老人护理工作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4):84-5.
14仇志娟.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2):21-2.
15Li Y.A perspective on health care for the elderly who lose their only child in China〔J〕.Scandinavian J Public Health,2013;41(6):550-2.
16曾维涛,熊小刚,朱椿荣.我国失独家庭经济扶助政策分析及其完善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42-50.
〔2015-06-07修回〕
(编辑苑云杰/王一涵)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2013KPY11)
通讯作者:张先庚(1969-),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护理教育与管理、中医心理学、老年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3-3327-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3.114
第一作者:刘祥敏(1989-),女,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护理教育与管理、老年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