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喘息服务,建立中国居家养老照顾者市场替换机制

2016-01-31裴慧丽刘灵灵孔培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

陈 颖 裴慧丽 程 立 刘灵灵 孔培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延伸喘息服务,建立中国居家养老照顾者市场替换机制

陈颖裴慧丽1程立2刘灵灵3孔培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关键词〕喘息服务;居家养老;照顾替换机制

喘息照护起源于美国,是为照护者提供有计划、短暂或周期性放松机会的一种服务,主要是预防家庭照护者情绪上及生理上的耗竭〔1〕。中国部分地区刚刚开始尝试提供喘息服务,目前主要由政府出资,覆盖人群十分有限。本文旨在探讨借鉴喘息服务中上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建立更加灵活、市场化、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队伍模式。

1喘息服务“先天”具有“补充”特质

1.1喘息服务——让照顾者“休息一下”长期照顾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对于照顾者来说,很多过去每天都可以做的看似平常的事情,如和朋友聚会、串门或小睡一会儿几乎成为奢侈的事情。喘息服务出现的初衷是为被照顾者提供短暂或周期性服务,让照顾者“休息一下”,一方面预防照顾者情绪及生理上的耗竭,使照顾工作可以持续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因繁重而持续的照顾工作而致继发疾病,添加社会新的负担。

各国喘息服务提供形式基本包括将照顾需求者托管至各种机构如养老院、日间服务等及养老照顾人员上门服务。我国上海〔2〕、杭州〔3〕等多地尝试喘息服务。上海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的喘息式服务对辖区内的老人提供7 d~2 w的临时看护;杭州西湖区政府从2011年5月份起,通过将失能老人接到养老福利机构或派人上门进行临时性的照顾,让长期照顾的家属能够得到喘息的时间,短时间歇息一下。这项服务主要针对具有西湖区户籍且住在西湖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家庭,由政府支付服务费用。

1.2喘息服务的“补充”特质对于照顾者来说,通过休息、消除疲劳、放松、重新聚焦、重组和充电等〔4〕,达到:①加大控制感;②改善家庭功能;③减少照顾压力和抑郁;④恢复身心状况;⑤提高正常生活感觉;⑥增加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⑦增加社交活动的机会〔5〕。然而,喘息服务的覆盖性、可及性和服务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喘息服务的基础在于无论是父母、子女或亲友进行照顾,被照顾者本身已有长期照顾人员,无人照顾者排除在其概念之外;其他由于严格的资格限制、评估程序的繁琐、等待时间太长〔4〕等因素使得喘息服务覆盖人群十分有限。研究〔6〕表明,喘息服务减轻照顾负担和抑郁水平更多表现在上门服务中,日间照顾的效果则不明显。

1.3喘息服务之于我国养老服务的尴尬我国老人的照护目前主要采纳碎片化的传统路径〔7〕,根据老人的居住地和照护服务提供者,将老人照护分为3种基本形式,①居家照护:居住在家,由家人(包括私人雇请的照料者)、邻居、朋友等提供照料;②社区照护:居住在家,接受由政府或其他正式组织提供的支持服务;③机构照护:住在养老院或护理院,接受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照料。上述3种形式中后两种限于接纳能力和政府财力等多种因素,其覆盖人群有限。居家仍然是我国老人养老的主要场所,主要由家庭成员或亲友承担照顾工作。中国有31.8%的城市老年人对家政服务和护理专业照顾有需求。但在有照顾需求的老年人中,84.3%仍然依靠配偶和子女提供照顾,0.8%由养老机构提供,7.7%由红十字会提供照顾,还有6.0%没有得到照顾〔8〕。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的长期照护普遍缺乏专业性,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工作多由社会人员承担,临时和外聘人员比例较大,队伍不稳定,且大多缺乏从事老年人照护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对老年人的照护质量〔9〕。

喘息服务作为政府“保基本、兜底线”服务的组成部分,主要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家庭,目前由政府支付服务费用;由于宣传、服务承载、观念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中国自费接受喘息服务的并不多〔3,10〕。相较于未来巨大的养老照顾服务的需求量,喘息服务无异于杯水车薪。

2延伸喘息为既替补又替代,让照顾需求人员有充分选择

2.1喘息服务和照顾者替换服务的理解虽然在很多理解和表达中,喘息服务和照顾者替换服务指向一种服务,但从字面理解层面,其意义有很大不同。喘息意味着长途跋涉的旅程中的短暂休息;替换或替代意味着既可短暂也可以长期;既可部分也可完全承担所要求的服务。替换照顾服务是指当现有照顾人员因各种原因需要临时或永久离开照顾工作时,为被照顾者提供的替补或替代服务机制。与喘息服务相比,照顾替换服务可以在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形式等方面具有更加宽泛的意义。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居家养老缺乏专业照顾,“421”的家庭格局又让子女疲于应对,解决我国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可持续、有水准的社区养老护理队伍。

2.2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护理队伍-专业照顾者市场服务主体居住在社区和家庭的老年人群其功能和需求有很大不同。尹尚菁等〔11〕将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人分为4个等级,从轻度依赖到极重度依赖程度逐渐增强。有些独居或空巢的轻度失能老人,基本的日常生活可以独立完成,但外出和做家务存在障碍,身边又无子女帮助,需长期照护服务;失能与失智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即由于失智导致的生活无法自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需要长期照护的痴呆症患者,却能执行某些生活活动。失能老人功能障碍有轻重程度的区别,照顾时间有长短之分,照护需求也有大小之分。目前研究中,少见关于家庭照顾服务的需求报道。

在一定半径的社区范围内,建立社区养老专业护理队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照料和护理服务,包括一般生活照顾、出诊看护、疾病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可满足老龄群体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家养老专业护理队伍更适合中国未来的养老国情。与喘息服务相比,社区养老专业护理队伍有以下优势:①服务更加细分。可以按照服务分类和需求,优化组合,合理安排服务;②时间更加灵活,更加节约人力成本。照顾需求者可以在需要时——可能(1~2)h/d,也可以一周几天或者长期寻求照护;③服务更加专业。照顾者可以针对疾病护理、厨艺、家务料理等进行专业培训和发展,建立专业发展通道。建立社区养老专业护理队伍需要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社区未来需要照顾老年人口的数量和不同失能状况产生的长期照护服务量;社区养老专业护理团队适度规模问题;专业照顾人员的招募和培训、服务标准和监管等。

3政府主导和扶持有利于社区养老专业护理队伍服务规范和提升

尽管近些年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很大的倾斜,但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缩小,使得传统的依靠家庭成员赡养方式,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显得力不从心〔12〕。家庭照顾人员既是为老年和弱势群体提供护理工作的群体,又是其他社会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文化因素,社会存在需要支付部分家庭照料者创造其他更大社会价值的机会成本。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社区建立规模合理、专业细分的社区养老护理服务团队,可以使照顾服务更加职业化、市场化,一方面提高整体照顾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对于基本保障人群,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也可以价格补贴形式,保障原有喘息服务功能;其他人群则可以在市场中随时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基于释放年轻劳动人口而致隐形社会收入增加,政府可以考虑对照顾服务进行价格补偿,促进社会公平。

4参考文献

1周如女,宋黎翼,彭幼清,等.喘息照护缓解住院脑卒中患者家庭照护者压力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1):5-8.

2陈里予,周思立.上海:多区试推“喘息服务”助居家养老〔EB/OL〕.http://gongyi.sina.com.cn/gyzx/2012-07-26/093836106.html

3钱伟锋.居家养老试水“喘息服务”〔N〕.杭州日报,2011-10-16 (009).

4Doig JL,McLennan JD,Urichuk L.'Jumping through hoops′: parents′ experiences with seeking respite care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J〕.Child Care Health Dev,2009;35(2):234-42.

5Nankervis K,Rosewarne A,Vassos M.Why do families relinquish car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relinquishment into out-of-home respite care〔J〕.J Intellect Disabil Res,2011;55(4):422-33.

6Shaw C,McNamara R,Abrams K,etal.Systematic review of respite care in the frail elderly〔J〕.Health Technol Assess,2009;13(20):1-224.

7唐咏.去碎片化:中国老年长期照护政策的整体化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5):83-8.

8郭平,陈刚.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3.

9黄方超,王玉环.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88-91.

10张丽.养老,有了喘息服务〔N〕.浙江日报,2011-09-29 (020).

11尹尚菁,杜鹏.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趋势研究〔J〕.人口学刊,2012;(2):49-56.

12谢红,王志稳,侯淑肖,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6.

〔2015-02-11修回〕

(编辑王一涵)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No.134200510018);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141PPTGG447)

〔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3-3325-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3.113

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河南省人民医院

3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第一作者:陈颖(1967-),女,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慢性病护理研究。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
嘉兴地区居家养老无障碍设施的调研与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研究
能力建设取向下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
绩效视角下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山西省临猗县角杯乡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浅析南昌市社会化养老福利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