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2016-01-31李晓光
□ 李晓光
积极主动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 李晓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意义重大。创新既是一个发现问题、破解难题的过程,也是探索实践、推进落实的过程。新形势下,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强化创新意识,解决突出问题,狠抓工作落实,让组织工作发展更加符合自身内在规律,更加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更加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工作理念要树立问题导向。问题源于实践,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发现不了问题。这就需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企业、社区、村庄、农户,在熟悉基层情况、听取民声民意中发现问题;要以较高的理论素质,准确把握组织工作规律、科学预见发展趋势,以敏锐的眼光提出问题;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直面工作中的困难、现实中的矛盾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关切中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着重研究事关科学发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反映出的问题,举一反三、以小见大,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问题,以重点突破促进整体推进。
选人用人要坚持从严要求。再好的工作举措,最终要付诸实践。把“好干部”选出来,这是干部工作的原点重点、核心任务。一段时期以来,某些地方的干部选任工作存在诸多“通病”,执行政策规定不严格,存在超职数配备、低职高配等问题;通过拉关系、找门子、打招呼、“隐形”拉票现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干部选拔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削弱了党选人用人形象,降低了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必须着力解决。要选出真正有能力、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干部,就应当坚持“从严从实”,用严格的规定、务实的作风赋予干部工作强大的生命力。组织人事部门要从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程序选任干部。要秉持“凭实绩说话、靠本事晋升”的实干创业理念,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任导向,选拔真正有思想、有韧劲、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要从严管理干部,及时调整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乱作为、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让干部选任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期望。
基层党建要着力破解难题。基层党建工作是动态变化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当前,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硬骨头”。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好基层党组织不愿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的责任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最大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建好党建责任清单,让基层党组织清楚抓什么、怎么抓、抓不好怎么办。要大力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突破工作瓶颈。要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党员干部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通过一系列措施,形成基层党建工作不抓不行、抓不好不行的氛围,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
人才发展要符合区域实际。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当前,尽管各地都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瓶颈。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绝大部分高端人才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县域普遍存在“人才饥渴”,难以引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引进的高端人才“水土不服”“开花不结果”,无法转化成生产力,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人才观不科学,没能把握准“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核心。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部门,必须矫正“唯高是引”的人才观,切实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创新方式方法引才,加快本土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进上,要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切实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以用为本,引进吻合度高、能创新、有绝活、贡献大的专业型实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立足区域发展定位和产业支撑,构建立体化人才培育体系,积极完善创客空间、人才孵化器等人才服务机构,推进拔尖人才与实用人才同步发展。在人才使用上,要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通过组织专家下基层等活动,调动优秀人才行动起来,畅通服务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走进基层、服务发展。
(作者为中共胶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