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牡丹江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6-01-31鲁俊杰田宏元武
鲁俊杰田宏元武 瑞
(1.黑龙江省农垦855农场畜牧科,黑龙江鸡西 158327;2.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农垦牡丹江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鲁俊杰1田宏元1武 瑞2*
(1.黑龙江省农垦855农场畜牧科,黑龙江鸡西 158327;2.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1 调查方法
1.1 材料
1.1.1 时间及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份进行,分不同月份,在牡丹江农垦地区随机抽取1000头产后1-4周奶牛进行调查。
1.1.2 试剂及材料
0.1%新洁尔灭溶液,0.5%醋酸铅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输精管,一次性注射器。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法
①发情分泌物形状的检查:正常发情时分泌物的量较多,清亮透明,可拉成丝状。子宫内膜炎的病畜的分泌物量多,但较稀薄,不能拉成丝状,或量少且黏稠,浑浊,呈灰白色或灰黄色。
②阴道检查:阴道内可见子宫颈口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充血。在子宫颈封闭不全时,有不同形状的炎性分泌物经子宫颈排出。如子宫颈封闭时则无分泌物排出。
③直肠检查:母牛患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时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弹性减弱收缩反应减弱,有的查不出明显的变化。
1.2.2 实验室诊断
含硫氨基酸诊断法
①子宫分泌物采集及检测: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子宫内膜炎患牛进行检查。采集病料用具严格消毒。先用温清水洗患牛阴户,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然后按直肠把握法把输精管送入子宫,用一次性注射器通过输精管抽取子宫分泌物1~2ml,立即注入备好的无菌瓶内,封盖,标记,-20℃保存待用。
②具体操作:取0.5%醋酸铅溶液4ml加入试管中,再加入14滴20%的NaOH溶液和1.0~1.5ml子宫内容物,轻轻摇动试管,用酒精灯加热至刚要沸腾观察结果。
③判定标准。阳性(+)若被检子宫内容物中含硫氨基酸时,混合物便呈现深褐色或黑色,即可诊断为奶牛子宫内膜炎。阴性(-)若被检子宫内容物中不含有硫氨基酸时,混合物保持原色。
2 调查结果
2.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在调查的1000头奶牛中,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273头,占被检牛的27.3%(273/1000),病程超过1个月占发病牛22.34%,病程超过2个月占发病牛9.16%(25/273),因预后不良被淘汰的牛占发病牛4.03%(11/273)
2.2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特点
①胎次:调查结果表明,任何胎次的奶牛都会发生奶牛子宫内膜炎,而且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也随着上升,特别是7胎以上的奶牛患病率最高,达到41.73%。
②季节:因冬季寒冷,奶牛冬季日照不足6小时,运动量也异常减少,随之春季转暖,微生物活跃,因此12、1、2、3、4等五个月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③饲养管理:牡丹江农垦地区奶牛集中饲养率高达85%、舍饲率达到90%。通过检测发现:常年舍饲的奶牛发病率高于放牧奶牛,集中饲养区奶牛发病率高于分散式养殖奶牛。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近年来不孕症却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是奶牛四大类疾病之一,而子宫内膜炎又是引发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在世界奶牛业中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不孕症占不孕症牛的40%~60%。据国外统计,成年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平均为30%~40%;美国每年有12.19%的奶牛因不孕症或繁殖疾病而被淘汰,其经济损失达2.7亿美元。在国内,成年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平均为18.97%;1984~198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对10个城市30个奶牛场的适龄奶牛做了调查,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0.08%;东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黑龙江省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据八一农垦大学调查显示,临床发病率为32.79%。
牡丹江农垦分局13个大中型农场奶牛现存栏6.5万头,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达27.3%,因奶牛子宫内膜炎而淘汰的奶牛每年有1000头左右。由此可见,奶牛子宫内膜炎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
3.2 子宫内膜炎与胎次、季节的关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胎次、季节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胎次越高,发病率越高。特别是3胎以后,7胎以后发病率可达41.73%,所以要加强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检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并淘汰胎次较大的奶牛。奶牛子宫内膜在1、2、3、4、12等五个月份发病率较高,特别是1、2两个月份为高发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因为奶牛运动量严重不足、日照时间不长,以及舍内湿度大、通风不好极易造成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和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这两个月必须做好环境卫生和奶牛疾病预防工作。
3.3 子宫内膜炎与饲养管理的关系
良好的饲养环境、饲养方法、饲养密度是可以有效减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特别是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的加大,个别牛场或小区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造成养殖密度短时间增高,因而疾病的发生也就随之增多。因此,任何一个牛场、一个小区乃至一个区域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养殖密度,达到资源与需求的动态平衡,这样既保证了养殖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使养殖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4 结语
牡丹江农垦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7.3%;1~2胎发病率为18.32%,3~6胎发病率为25.19%,7胎以上发病率为41.73%;在12、1、2、3、4月份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2.86%、46.25%、50.00%、42.86%、37.18%,1、2月为该病高发期,9、10两月为该病低发期;常年舍饲奶牛易发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32%,与省内水平相当。如果能够增加运动量或改善饲养环境或精细化管理都会有效降低该病发。
鲁俊杰(1983-),男,研究生学历,兽医师,主要从事奶牛疾病临床诊疗与预防。
武瑞(1968-),男,博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