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动力之源
2016-01-31赵英臣
□ 赵英臣
开放是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动力之源
□ 赵英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未来五年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更高的期待和更深远的谋划,是中国大国战略的新发展。
开放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是契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发展日益复杂,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与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全球治理改革与和平发展等基本趋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期,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和稳步推进国际化的上升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顺应时代潮流,保持战略定力,提出了开放发展理念及其实施路径,为引领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
开放发展是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内在需求。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未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挑战将会进一步上升。从外部环境来讲,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世界经济将持续呈现低速“弱增长”态势;以区域贸易安排(RTA)为主体、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形式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对全球贸易格局演化产生深远影响;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试图重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等等。从内部环境来讲,经济发展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性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人口红利逐步减少;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进出口贸易增速趋缓,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正转负,不能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等等。为了应对上述新情况、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内外联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用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涵盖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方面。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在新一轮发展中,既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又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既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又要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又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既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又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历史。只有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始终处于开放交流的互动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开放发展是中国经济迎难而上、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秉持开放发展理念的中国必将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征途上再创佳绩,必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机遇”。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信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