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炎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2016-01-31张君丽河南省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兰考475300
张君丽(河南省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 兰考 475300)
小儿阑尾炎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张君丽
(河南省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 兰考 475300)
目的 对小儿阑尾手术的临床麻醉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小儿阑尾炎患儿71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3/3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9.4%(10/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会对患儿产生牵拉反射并且麻醉起效时间短,值得大力推广。
小儿阑尾炎;手术;麻醉
小儿阑尾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急腹症,该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是病情却较为严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则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坏死、穿孔以及弥漫性腹膜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1]。由于患儿具有爱哭、好动等特点,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手术时选择一种合适的麻烦方式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阑尾炎患儿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小儿阑尾炎患儿71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采用单纯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7例患儿。对照组中有15例女性患儿,19例男性患儿;年龄4~15岁,平均年龄9.5岁;病情:17例患儿为单纯急性阑尾炎,6例患儿为化脓性阑尾炎,11例患儿为阑尾炎合并周围组织炎症。观察组中有16例女性患儿,21例男性患儿;年龄4~14岁,平均年龄9岁;病情:18例患儿为单纯急性阑尾炎,7例患儿为化脓性阑尾炎,12例患儿为阑尾炎合并周围组织炎症。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硬膜外麻醉:如果患儿不配合麻醉,则需要采用1~2 mg/kg的氯胺酮对患儿进行放静脉注射,患儿入睡后对患儿进行麻醉,选择5 cm的18号硬膜外穿刺针对T12~L1或L1~2处进行穿刺,然后采取8~10 mg/kg的1%~1.5%利多卡因3次进行硬膜外推注[2]。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用脊髓麻醉。如果患儿不配合麻醉,则需要采用1~2 mg/kg的氯胺酮对患儿进行放静脉注射,患儿入睡后对患儿采取右侧卧位,穿刺点的位置为L3~4处,然后采用0.15 mg的0.5%布比卡因×C7至骶裂孔距离,2 mL的0.75%布比卡因以及1 mL的10%GS进行注射,药物注射完毕后对患儿采取平卧位进行手术[3]。
1.3疗效标准:对两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腰背部疼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并将此作为评定两种麻醉方法效果的依据。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平均为(15.1±5.3)min,苏醒时间平均为(41.5±8.9)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0/34),包括腰背部疼痛患儿4例,恶心呕吐患儿6例;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平均为(5.9±2.7)min,苏醒时间平均为(13.4±2.7)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3/37),包括腰背部疼痛患儿1例,恶心呕吐患儿2例。则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细菌感染、血流障碍、阑尾腔梗阻、神经反射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小儿阑尾炎的发生,以腹痛、上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压痛和肌紧张、腹胀和肠鸣音减弱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治疗小儿阑尾炎,由于患儿的配合度有限,大大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因此选取一种合适的麻醉方式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硬膜外麻醉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但是由于这种麻醉方式选用的硬膜外穿刺针较粗,患儿的软组织韧带有较大的损伤,因此患儿经常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等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小儿的韧带较韧,进行穿刺时一般依靠感觉,如果患儿出现疼痛躁动或者不合作的情况,则很容易失败。脊髓麻醉则对硬膜外麻醉的缺点进行了有效的避免,小儿脊柱内的脂肪组织疏松,能够加快药液的扩散速度,能够提高足够的麻醉平面,并且使不良反应大大降低。在本次研究中,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3/3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9.4%(10/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脊髓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会对患儿产生牵拉反射并且麻醉起效时间短,值得大力推广。
[1] 邓默.小儿阑尾炎手术60例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1):118-119.
[2] 方浩然,范学峰.小儿阑尾炎行脊麻与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18-119.
[3] 陈开立,孟维国.椎管内麻醉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3(26):83-84.
R614;R726
B
1671-8194(2016)23-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