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染角度谈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模式
2016-01-31韩飞
韩 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从污染角度谈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模式
韩 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我国作为世界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方面已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逐步形成集养殖、加工、贮存、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生猪养殖产业链条,使其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壮大,生猪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果不及时控制养殖污染,它将会成为制约生猪养殖发展乃至畜牧业发展的屏障。
1 生猪养殖发展现状
全国生猪养殖逐步从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工厂式模式发展,虽然从发展形式和经济收益上看,后者均能实现生产更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不论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来讲,后者也均能实现生产标准化、过程完整化、质量保障化、防疫健全化的要求,但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弊端,即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生猪养殖所排出的氮和磷等污染物除了导致土地严重不消纳外,还影响到水质安全,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负面作用,这更应得到广泛重视。
2 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养殖者环保意识差。多数生猪养殖者从思想上对生猪养殖造成污染危害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尤其表现在中下等规模的养殖场(户),没能按相关环保要求建立污染处理设施,只是简单地将粪污随意处理,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增加;二是政府监管不力。虽然在国家层面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农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监管部门权责分工不清、执行力差等问题,导致具有养殖污染监管的行政部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存在“打架”、推诿扯皮、缺乏协调等问题;三是环保投入资金不够。对于中下等规模养殖场(户),由于污染治理设施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同时污染治理设施运转中期费用较高,治理后期检查维修费用也较高等问题,养殖者为了减少经费投入,几乎不建设相关污染治理设施。
3 发展模式选择
3.1 加快生猪养殖标准化创建
因地制宜合理整合养殖资源,按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创建标准达到“六化”要求,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以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为支撑,继续对现有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把粪污无害化处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实现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分离,净道、污道分离,辅助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新建规模养殖场从选址要求、产业布局、规划设计、建设标准、技术支撑等方面严格把关,力争建成起点高、规模大、管理规范、生态环保的标准化养殖场。
3.2 健全养殖发展机制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主观能动性,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饲料价格调控体系、疫病免疫防控体系、应急处理体系等。推进养殖合作社发展,完善养殖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的联动,建立规模养殖场与有机肥生产企业的联系,实现生猪及其产品销售无障碍和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利用畜禽标准化养殖、生态畜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向养殖场粪污处理方面倾斜,以项目为引导,改造、创建一批粪污无害化处理的示范养殖场,重点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处理池。对没有粪污处理设施的规模养殖场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对有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在提高粪污处理能力的同时方可安排扩大生产的建设内容;其次减少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税收费用。
3.4 加强科技投入
积极与当地具有畜牧科研资源的高校建立联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场发展进行指导,加快推进畜牧科技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将其研究重点放在优质、高效、环保的生猪生产管理、生态养殖技术、粪污循环利用和污染防控技术等方面。
3.5 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知识及先进典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提高广大群众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意识与技能。尤其要搞好技术服务,通过印发技术资料、送科技下乡和实地指导等活动,使从业人员了解掌握防治污染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注重培育和发现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开展。
4 结语
现今,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在不断发展,产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应看到其背后的环境污染隐患,这不仅影响到目前公共发展环境,更广泛影响到后世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以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和公共卫生安全最大化的目的为方向,致力于生态、健康、可持续的生猪产业发展模式。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