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的重要性
2016-01-31郑晓凡
郑晓凡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 新乡 453000)
生猪养殖“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的重要性
郑晓凡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 新乡 453000)
我国传统生猪养殖行业一直秉承“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饲喂手段、管理方式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病害,及时对病猪进行诊治是减少损失的最佳方式,但只是减少损失。兽药的投入、诊治的费用等都会增加养殖成本,影响最终收益。相比于过去没有预防工作的散养形式,这种原则极大地增加了养殖效益。我国生猪养殖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散养向集约化养殖过渡,21世纪初已经开始从集约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过渡。这种养殖规模的过渡,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原则。
早先的生猪散养形式,养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农户院前院后,这种养殖几乎没有太大的饲料投入,几乎没有消毒防疫的投入,生猪发病才会请兽医进行诊治。这种方式不仅出栏时间周期长,而且风险也很大。因养殖周期长,如果遇到大的疫病灾害,几乎不能幸免。养殖成本很低,但是产出也不高,收益更是微薄。
生猪养殖专业户就有了规模化养殖的雏形,养殖户意识到了养殖中防疫的重要性。1)加强了疫病的预防措施。养殖户在认真做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国家强制免疫工作外,还主动对生猪可能感染的其他疫病进行免疫,极大地增强了生猪的抵抗力。如果发生感染会及时诊治,大大降低了生猪病亡的几率。2)常规消毒防疫措施投入加大。由于养殖规模的加大,疫病传播也更加频繁。养殖户定期会对门口、场区道路、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疫病的传播。对场区、猪舍的水洼、杂草、垃圾、粪污等进行清除,开展灭蝇、灭蚊工作,都有效地预防了疫病的发生。3)加大了使用饲料养殖的力度。过去大多数生猪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利用饭店、宾馆、餐厅、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饲喂猪只。这些餐厨剩饭剩菜和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喂猪,会导致猪生长缓慢,肉质差,发病死淘率高等问题。为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集约化养殖已经开始全部使用饲料养殖,饲料养殖卫生、健康、营养均衡,减轻了人工的管理工作强度,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就目前而言是最理想的养殖形式。1)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会设定驻场兽医,在发生疫病、疫情时可以更及时地、专业地减少损失。2)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和生活区分区严格,不仅有助于养殖场防疫,还能提高日常工作效率。3)建造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处理设施。这项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养殖场废弃物的管理,有效控制了病死猪、粪便这些疫病传染源。4)使用饲料养殖,辅佐以各种辅助饲料、营养素等,进一步增强了生猪的身体抵抗力,加快了其饲料转化率,有效提高肉质水平。
从养殖场的养殖变化上,可以明显看出“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的优越性,虽然表面上增加了生产投入,看似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是减少了疫病,降低了死亡率,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最终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猪肉等畜产品的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上也更多的出现了绿色猪肉、无公害猪肉等产品。国家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表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畜产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猪养殖不能仅仅去追求量的变化,更高的出栏率固然重要,但是肉质品质也要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更高品质层次的产品会比普通产品具有更好的市场,产生远远大于普通产品的收益。我认为生猪养殖业原则可以进一步优化为“养重于防,管防结合”。
1)“养重于防,管防结合”原则为生猪养殖户增收提供了条件。这种原则主要倡导通过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生产环境、管理水平、优化饲料结构等,用更加优质的养殖、管理来进一步提高生猪的自体抵抗能力,降低感染疫病风险,大大减少疫苗与消毒药品的使用,畜产品体内的药物残留大大减少甚至无药物残留。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也显著提高了畜产品品质,保障了生产安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效为养殖户增收。
2)“养重于防,管防结合”原则是生猪养殖的基本原则。一切原则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生猪养殖业的更好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养殖收益的目的。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市场是检验其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消费者现在追求的是无兽药残留、无非法添加的绿色猪肉,人们对市场上高营养、高品质的高价猪肉已习以为常,迎合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才是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
3)“养重于防,管防结合”原则是对“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的一种升华。“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为生猪养殖的飞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理念支持,“养重于防,管防结合”原则是在保持原有水平基础上的一种延伸,是对生猪市场的一种契合,也是对国家食品安全新要求的一种遵守。
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