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绵、山羊育种工作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6-01-31王红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细毛羊奶山羊肉羊

邹 清 王红光

(1.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8;2.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4)

重庆绵、山羊育种工作现状与发展前景

邹 清1王红光2

(1.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8;2.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4)

1 我国绵、山羊育种工作概况

1.1遗传资源概况

我国绵、山羊遗传资源品种共 140 个,其中绵羊地方品种 42个、培育品种21 个、引入品种 8 个;山羊地方品种 58 个、培育品种 8 个,引入品种 3 个。这些绵、山羊遗传资源广泛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形成反映出不同生态环境下各民族牧业文化发展历程,是各地区人民长期精心培育的成果,更是今后培育新品种的遗传素材。虽然我国有众多的羊资源品种,但很多都处于濒危灭绝的边缘,亟待拯救和保护。

1.2育种工作概况

相关研究者根据现代研究结果认为,遗传育种对畜牧生产的贡献所占的比重最大,为 40%,饲料与营养占 20%,环境与保健占 25%,繁殖与行为占10%,其他占 5%。由此可见优良品种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人们不断进行绵、山羊品种改良的主要原因,但我国对地方品种进行有意识的改良和新品种培育起步较晚。一直到2014年,苏博美利奴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中国才拥有了自主的肉用绵羊和超细毛羊新品种。

2 我国绵、山羊育种工作成绩

2.1多个新品种育成

虽然我国羊新品种的系统培育工作在 20 世纪中期起步,育种方法比较落后,育种条件差,但育种工作者仍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 1954年新疆细毛羊培育成功开始,截至 2014年苏博美利奴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我国共育成约 42 个羊新品种,具体为绵羊品种 23 个,其中超细毛羊品种 1个,细毛羊品种 15 个(《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列举品种和山西细毛羊),半细毛羊品种 5 个,羔皮羊品种 1 个,肉用绵羊品种 1 个;山羊品种 9 个,其中奶山羊品种 4 个,绒山羊品种3个,肉用山羊品种 2 个。这些品种在我国的羊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我国育成的新品种在生产性能上与地方品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部分品种的生产性能接近国外优良品种。我国培育的细毛羊品种羊毛细度主要以 23.17 μm 为主,其中新吉细毛羊最细,达到 19.22 μm,有较强竞争优势;羊毛长度主要集中在8~12 cm 之间,中国美利奴羊羊毛长度最大,同时其产毛量也最多,达到 17.70 kg,较我国前期培育的产毛量普遍在 8~12 kg的品种有显著提升;产羔率平均为 117.17%,最高的为敖汉细毛羊,可达 132.75%。将巴美肉羊与其母本蒙古羊、父本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巴美肉羊除净肉率指标外,其余生产性能指标均显著高于蒙古羊,并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接近,部分还高于后者。这说明育成的巴美肉羊相比原地方品种,生产性能均有显著提高,接近国外优秀品种。据相关文献报道,国内新育成的奶山羊品种生产性能对比原地方品种提升显著,产乳量提升 40%~60%。将我国近年来培育的奶山羊品种与世界奶山羊的代表萨能奶山羊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关中奶山羊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 4 个品种,但产乳量和初生重却显著低于其他奶山羊品种。关中、文登、雅安奶山羊除泌乳期和产乳量与萨能奶山羊差距显著外,其余生产性能与之持平。

2.3遗传繁育理论和技术得以丰富

自 20 世纪 20 年代数量遗传学诞生以来,国际上动物育种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在羊遗传繁育的理论、方法、技术和育种实践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羊遗传繁育理论和技术方法。从应用形态学、解剖学、生理生化技术,到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我国丰富的地方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表型选择到育种规划、性能测定技术、BLUP 遗传评定、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为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从传统繁殖交配到人工授精、精液冷冻保。

3 我国绵、山羊育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育成的新品种数量少

从 1949~2014 年底,虽然我国育成了 40 余个羊新品种,但相对于我国如此众多的羊遗传资源和迫切的行业需求,育成的品种数量相对较少,仍不能满足我国羊产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培育品种地域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北方牧区,其他地区育成的新品种数量与羊饲养量、所拥有的种质资源比例不符。

3.2一些培育品种生产力低下,影响小

虽然我国育成品种中有一部分的生产性能已经接近国外优秀品种,但在某些性状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品种仍有很大改良空间;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育成的品种推广利用不力,在国内外羊产业发展中影响力小。

3.3育种方向与羊产业发展趋势不符

21 世纪的绵羊产业发展将是“以肉为主,肉毛兼顾”的生产趋势,肉羊产业在世界上所占比例也将愈来愈大。我国培育的品种主要为毛用、绒用、乳用,滞后于我国 21 世纪养羊业“以肉为主,肉主毛从,肉毛兼顾,综合开发”的生产方向,滞后于肉羊生产迫切需求。

3.4育种方法缺乏创新

通过对羊新品种的培育方法研究发现,培育方法仍是以“杂交—横交固定—选育提高”这种传统的杂交育种模式为主。在巴美肉羊的育种过程中,运用 MOET 技术来快速扩大种群,从而达到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但主要的育种技术路线仍是传统的模式。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优势性状基因筛选、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芯片技术、胚胎移植、转基因等基础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现代生物技术还没有完全运用于育种实践。

猜你喜欢

细毛羊奶山羊肉羊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 区序列分析中国及新西兰奶山羊遗传进化关系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世界及我国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关中奶山羊良种繁育技术应用现状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EM发酵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喂奶山羊的效果试验
凉山半细毛羊肺炎支原体病的病原分离及生化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