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6-01-31
声音
各方盛赞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为期4天的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6年9月14日圆满落幕,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新机遇。来自各国的众多领导人、企业代表、机构代表等,对本届东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打造的互利共赢平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一定能够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越南总理阮春福:13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推动东盟—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本届盛会更大的规模、更多的东盟和中国企业参展,再次证明广西的重要地位,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各国对东盟—中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潜能、机遇和前景充满信心。
柬埔寨首相洪森: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的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设施、贸易、商务、投资、旅游,以及文化等领域的相互联通。自从东博会举办以来,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不断增长,也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谈判和建设取得进展。
老挝副总理宋赛:东博会已成功举办13届,这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很好的倡议,也是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东博会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了便利,不仅中国企业可以投资东盟,东盟企业也能借此机会了解中国,并将中国的商品带回本国,这是双向互利的。
缅甸副总统吴敏瑞:2016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东博会提出的主题非常适时和恰当,将有利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博会自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缅甸的商品在此展览,缅甸的企业则通过参会、参展加强了与各个国家企业的联系,中国的企业也能够通过东博会加强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
泰国副总理巴金:东博会对于中国和东盟各国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增进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特别近两年,东博会先后邀请了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担任特邀贵宾国,未来不仅仅是亚洲,欧洲的国家也可以来参加,东博会可以办成世界级的重要博览会。泰国、东盟将继续与中国合作,办好东博会。
第13届东博会特邀贵宾国斯里兰卡工商部部长里沙德・巴蒂尤丁:中国—斯里兰卡自由贸易协定第三轮谈判已经在2016年举行,我相信斯里兰卡组团参加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良好的范例,彰显了中斯两国在各领域的密切关系,具有高度重要性。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上再次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合作伙伴,东博会是凝聚共识、促进发展、互利共赢的平台,是我们对外合作、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本届东博会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主题,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发展需求,突出经贸实效和国际产能合作,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慧、和谐东博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东博会汇聚11国的智慧与力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引擎,推动产能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造福各国人民。
缅甸科技教育部常务秘书梭温:东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缅甸的很多商家和机构可以展示他们的主要产品和特色产品,同时也让缅甸人看到其他东盟国家,看到中国的特色商品。
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市长杰克・邓普西:在东博会平台上有非常多的激情、非常多的畅想。我们期待能寻找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合作机会。我们衷心希望与东博会举办地南宁市学生能开展交流,也热烈欢迎南宁的学生到班达伯格学习交流。
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高级行政议员林万锋:今天的东博会是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延续,使中国的各种商品、文化、思想、理念通过东盟各国走向世界,也正是通过东博会这一平台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所以,我认为东博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把中国与东盟连接在一起,把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东博会更能够让我们体会到贸易对于促进东盟各国经济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开幕大会上的视频中,年轻人的活力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东盟未来强大的希望。“东盟+中国”,可以产生奇迹!
全国日本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吕克俭:第13届东博会开幕大会非常成功,气氛热烈且富有创意,展示新时代特色和自信,比如突出“一带一路”与东盟共同体携手并进,山水相连与互联互通,互利互惠,共同建设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等。另外,会场秩序井然,各方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保证了东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柬埔寨野生红葡萄酒协会会长米斯・威利克:这是我第4次参加东博会。东博会之所以能吸引我们前来参加,是因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客户对我们商品的青睐,我希望能在这里认识到新的朋友,寻求共赢合作。
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东博会是中国面向东盟展现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东盟国家将自己的优势产品推介到中国的一个良好渠道。我觉得东博会办得非常成功,展览内容日益丰富,从原来的国内产品、技术拓展到目前新兴的工业互联网、民用互联网系统,同时东博会通过互联网将中国和东盟的各类优势产品进行快速的对接,大大提高了贸易的速度、质量和效率。我想在未来几年中,这种趋势将依旧持续,很期待在未来可以继续参加东博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敬枫蓉:作为参展商中唯一的一家高等院校,我们不仅带来了气象教育科研方面的最新成果,而且展出了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科技含量甚高的新型气象装备样品,我们期待与国内外特别是东盟各国的气象部门和高等院校,在东博会这个平台上广泛开展产学研各领域的合作。
菲律宾《商报》执行副总编庄铭灯:今年的“两会”新闻中心焕然一新,新闻发布大厅气派、宽敞,现场电脑和无线wifi的网络速度大大提升,记者工作更便利。
李克强:中国—东盟关系树立了大小国平等相待、共谋发展的典范
2016年9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老挝万象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并发表讲话。在回顾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时,李克强总理说: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共谋发展的典范。回首双方关系25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几点重要启示。
坚持以“信”为本,才能筑牢双方关系发展的根基。如果说中国—东盟合作是一棵大树,那么政治互信就是树根。老挝有句谚语:只要树根牢,不怕梢头摇。25年来,双方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视对方为自身的发展机遇而不是挑战,尊重各自国情和选择的发展道路,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形成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使双方关系经受住风吹雨打,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坚持以“义”为重,才能厚植双方关系发展的土壤。重情重义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文化传统。25年来,我们坚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携手应对金融危机、自然灾害、跨境传染病疫情等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结下了比金子还宝贵的友好情谊,为双方关系走深走实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坚持以“利”为绳,才能拉紧双方关系发展的纽带。互利合作是双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25年来,双方共谋发展大计,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了经贸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造福了我们11个国家20亿人民。这种建立在共同利益上的合作最牢固、也最能持久。
坚持以“和”为贵,才能维护双方关系发展的大局。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和东盟国家曾饱受战乱之苦,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25年来,我们奉行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原则,不断传播睦邻友好的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问题,和平稳定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旋律,为本地区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些启示是双方几代领导人政治智慧的结晶,是来之不易的经验总结,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应当倍加珍惜和发扬光大。只要坚持以这些理念和原则为指引,中国—东盟关系就一定能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G20杭州峰会使东盟国家受益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于2016年9月4~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本次峰会把发展问题摆在议程突出位置,也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国家主席本扬、77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泰国总理巴育等作为嘉宾国领导人应邀出席会议。对此,不少专家学者认为,G20杭州峰会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发挥作用,使东盟国家受益。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经济学家索塔:通过安排可以看出,本次G20峰会更具有代表性,更富包容性。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更多地立足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通过此次峰会架起一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让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推进其全球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中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国际关系专家基・斯雷维沃:
2016年的G20峰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作为平等的伙伴坐到一起,共同谋划世界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大计。中国作为桥梁,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相信这次由中国主办的G20峰会必将成为明年及今后G20峰会的典范。
老挝国家电台副台长、中国问题资深评论员桑坎・朱坎潘:这一届峰会是发展中国家受邀参加最多的一届。老挝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出席峰会,进一步提高了老挝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当今各国的发展都是紧密相连的,发达国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危机,本次G20峰会就是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制订更为有效的全球性的经济刺激措施,促进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桂商应把握机遇,共谋八桂发展
2016年9月13日,首届世界桂商发展大会在中国广西南宁召开,来自政商各界的与会代表为推动八桂大地发展共商大计。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广西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又迎来了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桂商朋友要把握机会,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交流,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希望广西各级政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广西海外商业活动历史悠久,形成了遍布各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桂商群体。广大桂商树高千尺不忘根,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及公益事业,已成为广西走向世界、联接全球的重要桥梁。希望广大桂商把握大局,在服务国家、建设广西中拓展发展空间;传承精神,在创业创新中打造常青企业;坚守正道,在落实“亲”“清”要求中行稳致远;发挥优势,在对外交流交往中树立广西和桂商新形象。希望桂商总会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着力打造“桂商之家”,把海内外桂商更好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汇聚起同心服务国家、合力建设家乡的强大力量。
中国与东盟应建立法规信息中心,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商务服务
2016年9月12日,第13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商事法律合作研讨会在中国广西南宁召开。会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多名工商会领导及法律专家就贸易投资法律风险防范在会上进行深入探讨,以推进各国对彼此法律政策的宣传与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双边企业。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洲: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已经与菲律宾、缅甸等方面分别签署了商事法律调解的协议,目前中国贸促会已经全面布局,并开展了经贸摩擦的应对工作。为积极有效地服务于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交流,中国将继续推动在中国—东盟的机制下形成法律专业委员会,建立中国—东盟商事法律的合作机制,使之能够成为促进各国法律机构共同参与交流的合作平台。
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会长詹塔宋:在过去10年当中,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是由于双方的政府在双边关系方面做出的大力推动以及支持,并且积极参与交流,企业和工商会也在积极创建有益的商务环境,鼓励国内的企业投入贸易及投资。中国与东盟应建立中国—东盟法规信息中心,为双方企业提供和商务法相关的信息,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商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