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

2016-01-31关远远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京华烟云女性观林语堂

摘  要:林语堂的作品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其塑造的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中《京华烟云》是最为人树枝的作品,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作品的中的姚木兰、孙满娘等女性给予了高度的同情和赞美,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权意识和不彻底的反封建性。

关键词:林语堂;女性观;《京华烟云》

作者简介:关远远,女,汉族,1994年4月出生,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武汉大学2012级本科生,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五年),专科未定,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

林语堂一生文学作品颇多,《京华烟云》是其中翘楚,其中多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林语堂内心对女性的尊重和崇拜。作品中众多女性散发的理想主义光芒是林语堂心中对完美女性的折射。

一、林语堂的完美主义女性观

姚木兰是《京华烟云》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也是林语堂心中完美女性的化身。从她的名字“木兰”就可以看出林语堂对这个人物寄与的厚望“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作品中的姚木兰知书达理,宽容善良,既收到父亲道家避世低调的人生训诫和母亲传统女性道德的熏陶,又受到西方科学系统的教育,这让她在面对世事变化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林语堂用一切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姚木兰,她的身上有黛玉的灵动又有宝钗的妥帖,是林语堂倾注了最多心血塑造的人物。

姚莫愁是《京华烟云》的女二号,作为姚木兰的妹妹,她也许没有姐姐的才情,认为女人也不必读那么多书,她为人实际,只愿意与心爱的人过平凡的小日子,更符合世俗人眼中的“贤妻”的形象。在嫁给了家境贫寒的孔立夫之后,她用自己的嫁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却并没有给丈夫高高在上的感觉,她毕生所求只是与心爱的一起过日子,她不温不火的处世态度也是林语堂所欣赏的女性。

孙曼娘是大多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旧式中国女人的典型形象。她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因为自幼受到儒家的“妇德”教育,受到封建思想的深刻毒害,丧失了自我性格的张扬和对自身利益诉求的欲望,她就像一块完美的大理石,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自愿成为了封建礼教下“冲喜”的牺牲品,成为了众人口中称赞的“节妇”。在躲避战乱时受到了日军的侮辱吗,悲剧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从林语堂的对这几个女主人公的形象设置来看,他的女性审美观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大,他的理想女性既要美丽善良,又要知书达理,能够在男人失意时不离不弃。

二、男权意识折射下的女性观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民众开始重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女性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林语堂身处其中,自然深受这些进步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女性产生了崇拜感。《京华烟云》中的几个家庭几乎都是女性当家,男性家长几乎都是不问世事,在姚家,姚父潜心修道,不理俗世;在曾家,曾父日常家室都交给儿媳姚木兰打理;在牛家,牛似道的官居然是太太“运动”来的,牛太太在家也享有极高的地位。

但是,尽管在作品中给予了女性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但是在本质上,林语堂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的思维定式。林语堂对女性地位的尊崇只是流于表面,作品中积淀的仍然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旧思想。他用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观点来塑造女性形象,“木兰从小就想成为一个男儿”在林语堂的眼中,只有男人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女性只能在家庭中生儿育女处理家事,即使姚木兰再要强再有能力,也永远不能与男性相比。再说孙满娘,她完全即使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因为要“冲喜”,大好年华用来守寡,作者对这个人物是充满同情的,但是他又将曼娘塑造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她虽然生在封建家庭,但是并不古板迂腐,这种矛盾实际上展现的是林语堂本身的思想矛盾。从意识形态上说,曼娘守节的行为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但是面对木兰和弟媳偶尔的“出格”举动,她有时又会参与其中并且感到喜悦。曼娘的实际上体现的是林语堂封建礼教影响下的不彻底的反封建女性观,一方面他痛恨传统道德,认为不应该让女性遭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另一方面又极力歌颂曼娘的顺从,对她的守节和坚韧表现出极大的赞美,因此才说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体现的女性审美观是不彻底的反封建男权意识影响的产物。

结语:

《京华烟云》中的人物很多,其中的女性形象占到了一半以上,她们个性鲜明,性格迥异,但却无一不体现着林语堂自身对于女性审美的认知,但是,这些过于完美的女性形象刻画显得并不真实,只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而已,是林语堂内心深处男权意识的表现之一。他认为“女子最理想的职业是婚嫁”的思想就是他超越了一般男性至上的观点又不可避免带有封建社会男权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通过《京华烟云》这部作品我们看见了民国时期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认知,“男女平等”的思想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视线,这不得不说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晓筝.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2]蓝润青. 记忆与表象——《京华烟云》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与女性形象[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3]梁素芳. 略论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从《京华烟云》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谈起[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2007(06).

[4]姜丹丹.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性观[J]. 晋中学院学报. 2013(04).

猜你喜欢

京华烟云女性观林语堂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探访林语堂故里
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
论《京华烟云》人物的命名方式
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论《京华烟云》中旧思想影响下年轻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