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货”的最大门道

2016-01-31傅斯鸿

畅谈 2016年1期
关键词:金圣叹闲情肉食

傅斯鸿

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务。这是人类从生到死终其一生都在持之以恒的一项事业。今天,人们往往把那些能吃、会吃、吃得头头是道的人称为“吃货”。而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人却有一个更加文雅的名字,叫做“饕客”。古代的饕客们不仅在吃上面下足了功夫,更重要的是这帮人还要为自己的饕客名声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使之不但在当时远近闻名,更要让自己的饕客大名,传之后世,以垂于无穷,方能了此一生。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吃货”也特别的多。像金圣叹那样,临死也不忘将美味秘诀传给自己的儿子并成为千古佳话的,也算得上是极品了。可见金大评论家对于自己饕客之名的在乎程度非同一般,竟然用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为自己留名,实实地把“吃货”贯彻了始终,成为了千古“吃货”史上的执耳。

当然,比金圣叹名声更大的“吃货”还有很多,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都有过关于美食制作的记载。然而,就在金圣叹同一时期,也有一位大饕客为后世留下了盛名,他就李渔。

李渔是清代著名的戏剧家和文学家。小说《肉蒲团》就是出自他的手笔。由于屡试不第加上改朝换代,看尽了世态炎凉的李渔放浪江湖,走上了“人间大隐”的道路,康熙五年和六年,李渔得到了乔、王二姬,从此开始了他以二姬为主的家庭戏班生涯。李渔的戏班常年活跃在各大官府的私人舞台之上,李渔也因此有机会遍尝达官显贵们的私家菜。尽管平生风流放浪,但李渔对于生活的热爱,尤其对于生活情调的注重,使他除了专攻戏曲之外,还对饮食、营造、园艺等都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因此,当近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在谈到他的《闲情偶寄》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虽说这是一本戏剧论著,但李渔却借饮食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火花和审美情趣,写得生动而富有趣味。例如写蟹,李渔嗜蟹如命,“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在《闲情偶寄》里,李渔写的饮食多出于个人喜好,而且常常要先讲述自己的一番道理。例如写肉食,他写道:“以(牛、犬)二物有功于世,方劝人戒之之不暇,尚忍为制酷刑乎。”写蔬菜时,他又说:“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他的“饮馔部”也竟然严格按照蔬食、谷食、肉食先后而行,让人读后,大失食欲。

尽管如此,随着李渔流传下来的众多经典剧目传唱不息,《闲情偶寄》这本书也被众多戏剧爱好者、戏剧理论家甚至儿童启蒙读物奉为经典而流传于世,李渔饕客的盛名也由此得以流传并影响深远。

饮食之道四字,听起来粗浅俗气,然而世间之大智慧者,无形无声,无处不在,见微知著。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留下了诸多的食谱和美食吃法。而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丁宝桢更是用自己的官名来为菜命名。由此可见,吃出门道不如做得巧妙,如金圣叹那样到死不离美食的传奇,方才能诠释出人生的真性情。

猜你喜欢

金圣叹闲情肉食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有闲情的人,不容易老
农家乐
初上金马仑开始吟诗消遣
长得像牛的肉食牛龙
闲情
本期资深大厨:金圣叹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恐龙系列植食?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