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郭敬明事业版图:他的强悍与危机

2016-01-31程佳

畅谈 2016年1期
关键词:阿亮郭敬明杂志

程佳

在“2015年度互联网时代最有影响力企业家”调研报告前20强名单中,有个唯一的80后,他的名字与马化腾、马云、王健林、雷军、王石等商界大佬摆在一起,显得格外亮眼。他是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更是大家心目中的明星作家、卖座导演 郭敬明。

一个人知名度越高,公众面前的形象与真人的距离往往越来越遥远,这在郭敬明身上尤其显著。他成名后争议不断,他代表的青春文学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一向处于非主流,他可能是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但公众依旧偏爱将目光落于他的外貌、身高、私生活八卦和挥金如土的生活……在郭敬明的作家、主编等诸多身份中,人们更愿意用“商人”来定位他。

“商人”郭敬明体现于他的商业头脑。他白手起家,从一个作家成为一个坐拥“出版王国”的董事长,其公司“最世文化”人员精简而高效,旗下签约作家阿亮、痕痕、落落、笛安、安东尼等80多位,每年为图书市场贡献2亿码洋;也体现在他对商机的敏感和直觉。2013年他跨行导演《小时代1&2》,以4500万成本拿下8亿元票房后,同年年底华策影视就以1.8亿收购“最世文化”26%的股份,使后者估值达7亿之巨。

“我是很认真地想要拿第一名”

2001年1月,18岁的郭敬明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自贡,来到2000公里外的上海。凭借寄给《萌芽》杂志的文章《剧本》,郭敬明拿到了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的入场券——这是所有故事的开端。

郭敬明仍记得第一次来上海时,这座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带给他的冲击,“第一次坐地铁,才知道火车能在地下跑。”后来郭敬明多次在小说中描绘这个城市给他的吸引力,“像是微微发热刚刚出炉的糖果”。

上海是郭敬明的福地,凭借《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郭敬明获得当年的“新概念”一等奖。当时,一等奖一共有40人,但与其他获奖作者所说的“随便写写,然后就拿了大奖”不同,郭敬明在博客里写道:“我是很认真地想要拿第一名,用尽全力地,朝向那个最虚荣的存在。我写了整整7篇5千字的文章。我买了7本杂志,剪下7张报名表。”

新概念作文大赛以选拔少年写作天才而受到社会关注,彼时的先锋热点韩寒,在以参赛作品《杯中窥人》震惊文坛后,靠《三重门》成为百万销量作家。而走上同样道路的郭敬明,除了一块奖牌,并没有更多赞誉加身一一即使次年,他又参加了第四届新概念大赛,初赛复赛都是一等奖。

“我想看的杂志买不到,我就自己做”

比赛过后,春风文艺出版社曾向包括郭敬明在内的8位一等奖获奖者发出约稿通知,编辑时祥选清楚记得,当时只有郭敬明一人回信,“他说自己正在写小说,期待进一步合作,还附上了自己作文的获奖简历。”

当时郭敬明在写的,就是后来让:他名声大噪的《幻城》。高考结束后,郭敬明把一万字的《幻城》投给了《萌芽》杂志,很快在读者中引发热议。他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幻城》改成长篇小说出版,一炮而红,成为当年横扫图书市场的年度畅销第一。加上接下来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本书当年合计销量接近二百万。在写作领域做更多尝试,郭敬明这时已经有了资本。

2003年圣诞节,郭敬明向好友痕痕、阿亮等人说起自己做杂志的计划,因为“我想看的杂志买不到,我就自己做”。阿亮是郭敬明的同班同学,两人因读同一门选修课成为好友;痕痕是郭敬明的粉丝,通过网站“榕树下”找到郭敬明的QQ号,发展为死党。

“新人想要通过出版社出书很难,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但上面又存在很多不错的作者,我们就想能不能有一个平台来把这些人介绍给大家。”如今已经是最世文化公司副总的阿亮回忆说,郭敬明提出成立工作室时,就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规划——做杂志,然后再签约作者。

2004年6月6日,在21岁生日当天,郭敬明正式推出了由他主编的青春文学杂志《岛》。幕后成员共有5人,除了阿亮、痕痕,还有Hansey、清和一一都是郭敬明在论坛上认识的朋友。春风文艺出版社为他们在上海闸北区租了个三室一厅的房子办公,出版社负责发行,郭敬明团队负责选题、内容和设计。

“作家经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岛》的单期销量很快便接近20万,从作者、出版社到下游经销商,每个环节都赚了钱。落落是郭敬明最早签下的作者,郭敬明在杂志上不遗余力地为她做推荐。在《岛》上尝试发表作品前,落落从没想过自己会写小说。此前,她在动漫杂志工作,写的漫评在动漫迷当中小有名气。

落落完成第一个长篇《年华是无效信》时,适逢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出版。除了互相为对方新书写序,郭敬明还提出两本书都以绿色为封的想法一一因为在书店里摆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个系列。《年华是无效信》很快破20万销量,这个初出茅庐者的成绩让出版社震惊——当时,首印在3万以上的作者就能被冠以“畅销”的标签。

以郭敬明的名气培育新作者,完成品牌复制,这种模式被证明是可行的。“我们肯定是国内第一个开始做这个(作家经纪)模式的。”时隔多年,阿亮回忆起这段经历,语气中仍带自豪。

2008年,美国《纽约时报》曾做过一篇题为《Chinas Pop Fiction》的报道,称郭敬明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文中提到郭敬明即将面临的最大威胁——更年轻的作家。 而郭敬明对此早有预见,他的选择是——当他们的老板。一个“造星平台”的诞生

与春风文艺出版社4年合同到期,郭敬明没有续约,更多平台带着资源找上门来。

在与出版界金牌推手、长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金丽红与副社长黎波的斡旋下,当年23岁的郭敬明获得了一个公司一一柯艾文化,郭敬明个人占股75%;他也拿下了《最小说》的杂志刊号,这个比《岛》(无刊号,以书的形式做杂志)更名正言顺的杂志平台。

这一年,郭敬明仍以饱满的精力写作,他将自己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放在《最小说》上连载,每月保持几万字的更新速度。“郭敬明”三个字的品牌在“最小说”的平台上植入成功,短短一年时间,猫某人、安东尼、七堇年都晋升为人气作者。

阿亮透露,郭敬明对签约作者亲自把关,有一套自己的选人标准。“主要看有没有个人风格,有些作品不用看名字就知道是谁写的,这种是我们最喜欢的。”最典型的案例是安东尼,他行文几乎不用标点,如同呓语。郭敬明在网络上发现他,将其打造成“治愈系写手”推向市场,令无数少女对他痴迷崇拜。成绩证明了郭敬明的眼光,截止去年,安东尼的图书为公司贡献的码洋价值已经过亿。

把作家当成明星一样经营

2008年,“超级女声”的社会热度仍未消退,郭敬明从中受到启发,《最小说》杂志开始举办“文学之新”选拔赛,请来刘震云、麦家、张抗抗等著名作家坐镇评委席,近15万篇参赛稿件如纸片般飞来。通过海选的选手在《最小说》上进行作品PK,再经过长达8个月的公开晋级赛,吸引众多粉丝拥趸。第一届冠军得主萧凯茵时隔3年之后推出处女作《迷津》,热销30万册。

有粉丝回忆起当时颁奖仪式的情形,“类似电影节,安排了走红地毯的环节,获胜者们盛装出席,像电影明星一样。现场还安排了类似超女的PK环节,播出了亲朋好友的VCR,每位人气作者都有自己的粉丝,场上气氛相当热烈。”

郭敬明对旗下作者的经营十分商业化,不仅亲自带领他们进行签售和媒体宣传,还对其作品电子版权、歌词、厂商代言等领域的商业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在郭敬明的出版王国里,作家们等级分明,王牌作者落落、笛安、安东尼等的号召力能转化为至少50万的销量,中段作者的量级是10到20万左右,即使身处塔底的作者也能达到5万一一这已经是让大多数出版社满意的成绩。极少有人与郭敬明解约,他像一个金炉,你在里头沾点金,就能赚钱。

垄断当下年轻人爱看的东西

《最小说》的单月销量一度超过60万,看到以作家为核心品牌运作的文学书刊的价值,不少同质化竞争刊物开始涌现,比如饶雪漫的《漫女生》、张悦然的《鲤》等。

当然,郭敬明的脚步也未停下。2009年,针对庞大的青春漫画市场,郭敬明推出了《最漫画》。《最小说》也做了更细的拆分,同一刊号下又有了《文艺风象》和《文艺风赏》两本杂志。

“《最小说》读者群主要集中在14~20岁,《最漫画》针对漫画迷,《文艺风象》和《文艺风赏》的年龄段再高一点,18~30岁。《放课后》则是吸引14岁以下的低龄青少年。再加上单行本、“ZUI INK”“下一站”等系列图书,郭敬明旗下品牌几乎涵盖了当下年轻人阅读的所有品类。

2010年,郭敬明将“最”字提炼出来作为企业文化和名称,柯艾文化改名为“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郭敬明单独控股。

公司旗下拥有五本固定杂志,每年出版近80本书。

第二年,郭敬明第三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他旗下的出版物,占据了中国青春文学出版市场上约75%的份额。在社科院发布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中,主编白烨称,“中国现有传统文学期刊的全部发行量加在一起,才能抵上郭敬明旗下5本杂志的发行量。”

在架起了一整条“青春文学”产业链后,2012年,郭敬明把触角伸向了影视行业。

挟粉丝以令市场

2011年,一部误打误撞的《孤岛惊魂》,让国内电影市场看到“粉丝电影”的号召力,以明星制为中心的电影从大导演制的传统大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所有电影都是产品。”初当导演的郭敬明相当务实,他将电影《小时代》系列定义为“针对青少年标准的商业类型片”。“你不可能要求20岁的小姑娘和40岁的中年男性有相同的审美,所以就服务好你的那群受众就好了。”

在郭敬明的把控下,电影还原了小说中的“原汁原味”。他启用了杨幂、柯震东、陈学冬、郭采洁、郭碧婷等一众偶像明星,用各式名牌将主人公包裹——数千件的服装单品,全球仅有一件的Bottega Veneta秀款,Christian Louboutin标志性的红底鞋,把上海拍成了他心目中的欲望燃烧之地……

电影里奢华拜金的价值观和PPT式画面呈现饱受诟病,却被粉丝捧出了近18亿票房,创造了国产系列电影票房纪录。

根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由25.7岁下降至21.4岁。在麦特文化CEO陈砺志看来,这种变化和当年先后上映的两部《小时代》电影有着莫大的关系。

资本市场的亲睐

《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郭敬明”这三个字背后蕴含的价值。

导演郭敬明有多赚钱?从账目就可以窥见一斑。2013年《小时代1&2》以4500万成本拿下8亿元票房,同年年底华策影视就以1.8亿收购“最世文化”26%的股份,使后者估值达7亿之巨。而《小时代3&4》合计带来接近两亿的票房分账收入。

眼下“郭敬明”品牌还在黄金期,但并非全然没有后顾之忧,危机似乎己然滋生。在郭敬明专心拍电影、放手内容运营的两年,《最小说>销量直线下降一一固然有出版业整体式微的大环境,也有品牌价值维系一人的隐忧。目前,最世旗下固定杂志只保留《最小说》、《文艺风向》和《文艺风赏》三本,销量缩减至40万左右。

一些青春IP没了郭敬明平台的依托,能否经受住影视市场更残酷的考验?资深媒体人、影视剧开发者梅子笑对此并不乐观,“现在受市场欢迎的多为受众基础雄厚的网络强类型IP,‘最世很多小说偏文艺,面向的不是大众市场,改编为电影受众不会太广,也缺乏改编为电视剧的内容基础。”

可以用来佐证的是,今年根据安东尼和落落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和《剩者为王》的票房都不甚理想一一即使前者有安东尼参与路演,周迅担任监制;后者由落落亲自执导,更拉来舒淇、彭于晏担当主演。

“至少到目前为止,‘最世最大的IP还是郭敬明自己。”梅子笑说,“他的作品拥有一代粉丝,这些受众基础和群众记忆都是消费的基础,其他人很难复制。”

试图构建一个以IP为中心的文化孵化平台的郭敬明,还亟待继续升级。

猜你喜欢

阿亮郭敬明杂志
拿错包的人等
杂志收纳碗
送打糕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郭敬明的“小”与“大”
名人读《意林》
名人读《意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谁比谁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