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图谱视角下体育心理学的可视化研究

2016-01-30焦琳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领域心理

焦琳艳

1 前言

体育心理学(Psychol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是兼具体育教育与心理科学两种特征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建设不是单纯地从心理学实践按照严格的逻辑发展产生的,而是满足体育教育客观需要的结果[1]。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方法作为一种研究分析工具克服了文献综述和专家判断的主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分布和演进情况[2]。此方法是目前梳理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文献计量的主要办法之一。因此,探索体育心理学研究的脉络,对以往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把握研究动向,了解研究前沿问题,对促进我国体育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采用科学计量的定量研究方法,归纳体育心理学研究热点,揭示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态势、学科共同体和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体育心理学演进的方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在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文献”中选择“期刊”,以“心理学”包含“体育”为主题检索1996—2015年的期刊(期刊来源类别中选择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共检索论文584篇。本研究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4月19日。以这些文献的外部信息输出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集。

2.2 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使用CiteSpace III软件,利用数学统计原理和计算机分析手段,探索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主要包括作者、领域机构等),分析文献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主要发展特征。研究综合利用有效手段,结合知识可视化技术,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避免文献回顾中主观思想与知识盲区的影响,从而较客观地展现了我国体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分析

论文的发表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及发展速度,同时能够预测其近期的发展趋势。由图1可知,目前我国体育心理学领域的论文数量呈整体上升小幅涨落式增长。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缓慢增长阶段,时间为1996—2003年。这8年间共有119篇论文发表,占研究论文总量的20.4%;第二阶段为快速增长阶段,时间为2004—2006年。这3年间共有126篇论文发表,占研究论文总量的21.6%;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时间为2007—2015年。这9年间共有339篇论文发表,占研究论文总量的58%。

图11996—2015年体育心理学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缓慢增长阶段(1996—2003年)。自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实施起,体育领域开始关注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萌芽使教育工作者展开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此阶段,魏运华[3]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访谈法分别对心理学专家及学生进行调查与访谈,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分别建立了自尊结构的专家模型、儿童模型和整合模型Ⅰ、整合模型Ⅱ,编制了“儿童自尊量表”。姒刚彦[4]对体育运动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探,总结了两方面的不足:一是部分研究选择的比较对象文化背景太接近;二是所研究的心理学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等值性问题的陈述与解释。何颖、徐明[5]从心理学角度对比分析探讨了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均呈显著相关。

快速增长阶段(2004—2006年)。2004年雅典奥运结束后,确定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为中国的北京。在之后的三年时间内,中国学者对体育的研究呈现出大幅的增长趋势,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也随之大幅增长。于红民[6]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他认为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提出学校体育改革着重于改变教师观念、学习心理学知识、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以及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情绪。阳媛媛[7]从竞技体育的角度分析自我效能感是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真实体能和技能的发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通过技术实力、自身成就、目标设置、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运动自我调控能力等训练使运动员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赵宝椿、李田[8]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研究运动员心理挫折的成因、受挫后的反应以及缓解与消除挫折的方法,有助于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安排适当的训练,使运动员积极且热情地投入训练,进而提高运动队的管理水平。

稳定发展阶段(2007—2015年)。2006年12月21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科研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加快了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体育强国首先要从青少年体质健康抓起,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强国的根本与关注重点。2008年和2012年有关体育心理学的论文数量有小幅下降,但整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3.2 体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分析

针对体育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分析展开论述,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体育心理学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通过统计,584篇文献的关键词共计697个。这些关键词反映了目前此领域学者对于这个领域研究的侧重点的位置。搜索的文献中关键词的频次为1 474次,每个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次数为2.11次。其中一次性关键词为473个;使用2~5次的关键词为180个;而使用频次在6次及6次以上的关键词为44个。

3.2.1关键词共现分析运用CiteSpace III 软件,选择网络节点关键词(Keyword),设置适当的阈值,生成体育心理学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点的中心度是网络中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9]。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关键词之间联系紧密程度[10]。图2中的关键词体现了体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节点,其中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的排前10位的分别是:体育教学(52)、心理学(52)、运动心理学(39)、学生(26)、体育(21)、体育心理学(19)、大学生(18)、学校体育(17)、体育教育(17)、体育锻炼(17)等。基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直观看出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范围以及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问题。

图21996—2015年体育心理学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

(1)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王永祥[11]通过对体育教学心理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基础以及体育教学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只有根据体育教学心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坚实性;耿源、崔炯[12]针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提出应用体育心理学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来组织体育教学,为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训练和训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杨锋、潜沉香[13]针对我国普通高校所使用的体育心理教学内容,提出在现有的内容和结构上要注重职业性和实践性,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五大部分(体育心理学概论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与探索、体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体育教学心理、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育心理实践与实验)为基本框架的立体化教材,设计出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体例。

(2)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祝大鹏[14]、胡亦海等以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在伦敦奥运会参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竞技心理战术进行分析,探讨竞技心理战术对邹市明获得伦敦奥运会冠军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邹市明在伦敦奥运会参赛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心理战术(先发制人、乘胜追击,扬长避短、控制节奏,技术全面、战术多变,攻心至上、因人制宜),合理运用竞技心理战术对促进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具有重要作用。徐守森、刘淑慧[15]遵循心理训练规律,将其与射击运动项目相结合,提出“射击心理训练四阶段理论”。具体包含四个层次:一般性的正念训练,遵循正念减压的基本方法;结合技术训练的正念训练,可以从感知、思维、情绪、人格等方面入手;加重心理负荷的射击正念训练,可以结合系列模拟比赛进行;结合比赛的射击正念训练则不断提高正念训练的实战水平。范凯斌[16]对我国职业排球运动员竞赛策略的心理差异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从不同位置、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级别以及运动成绩的排球运动员的竞赛策略在某些维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提出我国职业排球运动员的情绪控制、表象以及比赛的积极性亟待改进。

3.2.2关键词时区分析学术论文的时间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17]。通过CiteSpace III 软件生成的时区图(Time Zone)可以显示出体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变途径,探索其研究的前沿趋势。图3为1996—2015年体育心理领域研究主题变化的时区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可将1996—2015年体育心理学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6—2003年;第二个阶段为2004—2008年;第三个阶段为2009—2015年。

从图3可以看出,1996—2003年,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有体育教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心理学等,这一现象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实施有关。《体育法》主要涉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团体以及保障条件;体育心理学伴随着《体育法》的颁布实施逐渐被体育研究学者所发掘。这一时期,学者对于体育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内涵等基础理念的诠释为后期的学者研究奠定了学科基础;2004—2008年,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有锻炼心理学、学生/心理学、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等。尤其是2007年“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促进了全民对体育的关注,注重体育锻炼,学校注重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此时期,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显著增加,从运动员扩展到青年学生及普通大众,推广全民健身,研究理论体系逐渐清晰,研究方法日趋成熟,研究的内容更加充足,体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样的学科态势促进了学者对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入;2009—2015年,以竞技体育、自我评价(心理学)、运动员为关键词的研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而且带动了体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使学科研究更具多元化及普适化。以后的研究也因“阳光体育”“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理念的引导,使得学者的研究对象更加宽泛,研究更具实践应用价值。

图31996—2015年体育心理学领域研究主题时区图

3.3 学术共同体推动体育心理学领域理论发展

3.3.1核心作者分析运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584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可知,文献共涉及712名作者。普赖斯定律(Price Law)是指科学家总人数开平方,所得到的人数撰写了全部科学论文的50%。公式为:(1/2)χ(1,nmax)=χ(m,nmax)=χ(1,m),公式中的m为假定数,经推导m≈0.749(nmax1/2)。在本研究统计中nmax=14,m≈4,因此将发表文章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当前体育心理学领域的核心作者,经过统计共有20人(如表2所示)。

3.3.2作者合作分析本研究运用Netdraw对体育心理学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如图4)。其一,以扬州大学颜军教授、蔡先锋、朱风书等学者合作研究成果较多。颜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领域为:体育教育心理、体育促进健康的心理机制等,主要探讨心理训练的基础概念及理论研究;其二,以浙江大学王进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较显著。王进教授早期在国家射击队从事运动心理科研服务工作,之后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心理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压力下的技能表现、Choking under pressure、认知、注意、焦虑、应付、自我、团体效应等)、体育社会心理学、休闲心理学的问题、健康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其三,香港体育学院的姒刚彦教授在体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水平运动员心理训练、体育文化心理学、大众锻炼的心理效益等方面。由表1结合图4可以看出,目前体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与作者之间的合作性有关联,且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因此需要加强核心作者之间相互协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共同推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才能推动体育心理学理论科学计量化评价研究趋势的发展。

图41996—2015年体育心理学领域作者合作图谱

3.3.3核心机构分析从研究机构的性质来看,我国共有532个机构单位从事体育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主要为国内各体育院校或综合院校的体育学院(系)。北京体育大学(34篇)、武汉体育学院(21篇)、华东师范大学(18篇)、上海体育学院(18篇)、广州体育学院(16篇)、扬州大学(14篇)、天津体育学院(9篇)、成都体育学院(9篇)、国家体育总局(8篇)、西安体育学院(8篇)、浙江大学(8篇)、南京师范大学(8篇)、福建师范大学(8篇)是目前发文量在8篇及8篇以上的13个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具有较强的学术团队,因而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与研究能力,为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排名第一的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学校隶属国家体育总局,教学资源优越,致力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

图51996—2015年体育心理学领域机构共现图谱

4 结论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Ⅲ 从计量学的角度对中国体育心理学进行了科学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共现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心理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热点、研究主题时区、核心作者、作者合作共现和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1)对所收集到的文献根据发文量进行阶段划分,以时间为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划分依据为发文量的增减,而影响发文量改变的因素则为国家新的体育改革或政策的出台。因此,应从政策上加强理念引导,加大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更深层次的探索心理的测量方法。

(2)关键词时区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时区的划分中可以了解到,时区热点的形成是源于国家新政策的出台以及大型体育参赛的举办。近两年的体育领域研究热点有可能由于冬奥会的举办集中在冰雪体育赛事的研究。冰雪体育与以往常规体育赛事的差别,也将会带动体育心理学研究者对此领域运动心理的研究。

(3)当前从事体育心理学领域学术研究的作者主要有颜军、王进、姒刚彦、张力为、张忠秋、石岩、徐明、姚家新、毛志雄、何颖、蔡先锋、苗治文、苏庆富、陈作松、刘洋、季浏、符明秋、江宇、洪晓彬、杨剑。领域内核心作者合作性不强且作者所在的工作机构呈散点式,主要聚集于综合类大学。对于体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单位发文量居多的主要以专业体育院校为主,但这类研究单位对于运动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研究偏多。而综合类大学的优势在于有心理学以及医学学科,可以进行交叉学科的深入探究,为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学科理论基础,专业体育院校的侧重点在于提高竞技水平以及体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因此加强作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于综合大学完善的心理测量设备能够深入运动心理的研究,推动体育心理学更深层的学科发展演进。

[1] 颜军.论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取向[J].体育科学,2001(3):81~84.

[2] 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149~154.

[3] 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31~38.

[4] 姒刚彦.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与跨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00(3):74~78.

[5] 何颖,徐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65~68.

[6] 于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4(1):87~89.

[7] 阳媛媛.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916~918.

[8] 赵宝椿,李田.运动员心理挫折状态的相关因素及其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4):132~134.

[9] 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 王琪,黄汉升.中、美、英三份体育科学权威综合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4):25~32.

[11] 王永祥.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33~34.

[12] 耿源,崔炯.论体育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213.

[13] 杨锋,潜沉香.体育心理学教材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23~25.

[14] 祝大鹏,胡亦海,余银,王梅,高平.邹市明伦敦奥运会竞技心理战术的应用与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13(2):112~117.

[15] 徐守森,刘淑慧.射击运动正念训练层级递进结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76~79.

[16] 范凯斌.我国职业排球运动员竞赛策略的心理差异[J].体育学刊,2015(6):54~58.

[17] 蔡治东,汤际澜,虞荣娟.中外体育比较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5):50~56.

猜你喜欢

心理学领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心理感受
领域·对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