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2016-01-30吕宏伟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药学部河南南阳473000
吕宏伟(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药学部,河南 南阳 473000)
72例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吕宏伟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药学部,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呈报的72例对中药注射剂过敏患者,调取所选的72例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具体临床表现、涉及的系统症状;分析哪些类别的中药注射剂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55例患者首次用药即出现不良反应,占76.3%;用药5~30 min有2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33.3%;20例用药30~90 min发生不良反应,占27.8%;涉及到皮肤及其附件共27例,占37.5%;涉及到免疫系统共15例,占20.8%;改善微循环或活血化瘀类药物共发生33例,占45.8%。改善微循环或活血化瘀类药物共发生33例,占45.8% ;清热解毒类的共16例,占22.2%。结论 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要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应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测和监护,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用药监测
随着中医中药事业发展和壮大,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开始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虽然在临床治疗过中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甚至影响到患者生命[1-3]。研究认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还与注射剂中含有过敏物质有关[4]。本文选择我院72例对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观察中药制剂产生的不良反应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呈报的72例对中药注射剂过敏患者,上述患者中男性病例共34例,女性病例共8例。所选患者中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88岁。上述患者中年龄为18岁以下患者共15例、50岁以上患者共42例。
1.2 方法:调取所选的72例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严重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发生不良反应时涉及的系统症状;分析哪些类别(如应用于循环系统、清热解毒类、抗肿瘤类、补益类等)的中药注射剂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的构成比,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发生不良反应基本情况:本组72例患者中,55例患者首次用药即出现不良反应,占76.3%;13例患者连续应用相同药物2次以上发生不良反应,占18.1%。出现不良反应时间:用药<5 min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4.1%;用药5~30 min有2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33.3%;用药30~90 min发生不良反应共20例,占27.8%;用药时间超过60 min发生不良反应共8例11.1%;用药超过60 min发生不良反应共13例,占18.1%;用药时间不详即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共4例,占5.6%。
2.2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和相关表现:本组72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涉及到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为皮疹、红斑、黏膜水肿等)共27例,37.5占%;涉及到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共9例,占12.5%;涉及到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烦躁、头痛、头晕等)共6例,占8.3%;涉及到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共2例,占2.7%;涉及到免疫系统(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药物热、寒战等)共15例,占20.8%;涉及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血压异常等)共9例,占12.5%;涉及到血液系统(骨髓抑制等)共1例,占1.4%;涉及到全身共3例,占4.2%。
2.3 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种类和构成比:改善微循环或活血化瘀类药物共发生33例,占45.8%;清热解毒类的共16例,占22.2%;抗肿瘤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共15例,占20.8%;补益类共4例,占5.5%;其他类的共4例,占5.5%。
3 讨 论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逐渐增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使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5-6]。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情况有助于更好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本文分析结果显示,72例患者中42例患者年龄为50岁以上,占58.3%,所以在50岁以上患者中应用中药注射剂,要更加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老年人的一般情况较差对药物耐受低有关[7-8]。通过对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分析,可以看出用药后90 min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加强这个时间段的用药监护和监测,有利于对不良反应进行防治。本文分析了不良反应发生后涉及的系统和相关临床表现,其中皮肤和附件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其次是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寒战等,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和询问,避免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9-11]。对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类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善微循环或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在临床应用此类注射剂时要掌握适应证,要注意给药时机,避免滥用,同时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监护[12-14]。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要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应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测和监护,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绍国,魏建英,马利彪.北京市某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12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0(9):948-949.
[2]耿劲松,董建成,倪衡建,等.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11(12):994-996.
[3]何陵湘,何莹.5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2(1):65-67.
[4]黄振伟.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J].中国药事,2010,13(2):200-202.
[5]秀艳.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导报,2010,6(8):124-125.
[6]包立红.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7(17):175-176.
[7]王燕,朱丹妮.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溯源[J].中成药,2010,7(7):1207.
[8]蒋英蓝,曾敬怀,李荣,等.我院41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性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11(1):68-71.
[9]张丽群.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概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5):127-128.
[10]陈海妍,龙素琼,梁素琴.连州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3,14(21):138-139.
[11]阎爱荣,彭芳辰.10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9(9):765-766.
[12]邢淑华,朱志鸳.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探讨[J].新中医,2015,6(2):172-174.
[13]卢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避免措施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4,5(11):129-130.
[14]薛艳丽.78例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评价[J].中外医疗,2009,7(4):94-95.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