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便功能训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6-01-30单丹丹赵忠华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3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龄

单丹丹 李 琦 兰 天 邸 静 赵忠华(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排便功能训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单丹丹 李 琦 兰 天 邸 静 赵忠华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 探讨排便功能训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行保肛手术的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排便功能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73.5%,明显高于对照组(32.4%),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排便功能的训练有利于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高龄;排便功能

直肠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 cm以下直肠癌[1],其发生率约占直肠癌的75%[2]。近年来,随着双吻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保肛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临床研究表明,保肛手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易影响患者排便功能,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排便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6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6.2±1.4)岁;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7.5±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例如伤口护理、饮食干预及活动指导等。观察组上述基础上进行排便功能训练,包括排便反射训练、盆底肌肉锻炼、缩肛训练和肛提肌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排便反射训练:指导患者餐后无论有无便意均进行排便,如有便意,指导患者收缩肛门控制排便,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减轻便意,不急于上卫生间;②盆底肌肉锻炼:训练前向患者讲解盆底肌肉锻炼的目的及意义,使患者充分认识盆底肌肉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患者可取平卧位、坐位或站位进行,指导患者放松腹部、臀部及腿部肌肉,同时收缩阴道、尿道、及肛门周围的肌肉[3],每次收缩及放松均为10 s,时间控制在15 min,3次/天;③缩肛训练:术后第7天指导患者早、晚进行肛提肌的提缩肛运动,每次收缩及放松均为20 s,反复10次为一组,3组/天;④肛提肌的训练:此项训练在术后10 d进行,每天进行2次,每次不少于5 min,循序渐进[4]。

1.3 观察指标: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排便功能评价采用徐氏肛门直肠功能评价量表[3],对排便时间、排便次数、肛门控制能力、排便感觉和便意进行评分。评判结果分为0、1、2分三个等级,满分为10分,4分及以下记为差,5~6分记为中,7~8分记为良,9~10分记为优,分数高提示排便功能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优10例,良15例,中6例,差3例,优良率为73.5%;对照组优2例,良9例,中16例,差7例,优良率为32.4%,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直肠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患者实施保肛手术后由于患者直肠反射性便意消失,肛门的控便能力和排便反射能力明显下降,导致患者产生腹泻、便秘、里急后重等排便异常症状[5],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另外,有研究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保肛术后患者控便能力变差,恢复时间延长,因此,对低位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及时进行排便功能训练,促进控便能力的恢复意义重大。

控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完整的提肛肌、肛门括约肌和盆腔植物神经系统互相配合作用才能完成[6]。有研究指出,通过对肛提肌和盆底肌的长期刺激能够有效增强其收缩力,从而提高控便能力。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排便反射训练、盆底肌肉锻炼、缩肛训练和肛提肌的训练,对患者排便能力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排便反射训练可以刺激胃肠反射,建立排便规律,恢复内、外括约肌的功能;盆底肌肉锻炼促进了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的协调收缩,促进粪便的排出;缩肛训练则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加快大脑皮层形成定时排便的兴奋[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排便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控便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痛苦得以减轻。综上所述,排便功能训练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极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云,程孝惠.高龄患者直肠癌保肛术后控便管理方法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10-11.

[2] 王淑梅,胡玉欣.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建立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4,22(2):116.

[3] 杨华,马华,严正蓉.术后综合护理减少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异常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 69-72.

[4] 葛雪燕,高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性训练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6):544.

[5] 王娜,张宜南.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异常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34-335.

[6] 叶映林,肖小玲,郭笑燕.自我管理教育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2014,14(6):91-92.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82-01

猜你喜欢

高龄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石台行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高龄患者开胸术后并发房颤的循证护理干预研究
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高龄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