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2016-01-30李映来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甘肃定西743000
李映来(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甘肃 定西 743000)
针对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李映来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甘肃 定西 743000)
目的 观察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7)和干预组(n=57),两组患者均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理之后的SAS、SD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烧伤患者治疗中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和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烧伤;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护理效果;应用效果
烧伤主要是指机体遭受强烈热辐射或与高温物体接触后造成的组织损伤,化学物质、电、高温等是导致烧伤的主要原因,温度高低、作用时间长短等是决定烧伤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近年来不断增多的生产活动,烧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现象。大多数患者烧伤后病情都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严重烧伤者还存在诱发全身感染或死亡的可能。烧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对患者形象美观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威胁到其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治疗及护理效果作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7)和干预组(n=57)。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37.3±6.5)岁;其中热液烫伤14例,化学烧伤18例,火焰烧伤25例;干预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38.6±6.2)岁;其中热液烫伤12例,化学烧伤15例,火焰烧伤3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未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比较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治疗,首先由烧伤专科医师为患者进行急诊处理,对创面深度进行判断,确定患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只需门诊换药后,将痂皮去除,清洗消毒创面后采用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覆盖,并在其上部覆盖一层薄棉垫,最后进行包扎。根据渗液量决定创面换药周期,渗液较多的早期需要每天更换纳米银敷料,并进行换药操作,待创面明显肿胀,渗出液有所减少后可适当将换药周期延长,后期需要保持创面的干燥度,纳米银敷料无需再更换,等待其自行脱落和创面愈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记录,嘱患者相关注意要点,禁止对创面进行搔抓,直到创面完全自行结痂脱落为止。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干预:烧伤发生突然,患者毫无思想准备,剧烈疼痛又会加重其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给予其安慰与鼓舞,必要的情况下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针对过度担心烧伤影响美观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的治疗优势和病情转归、后期康复效果讲解给患者,安抚其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邀请本院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教,以此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对抗疾病的信心。
1.2.2休克期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立即创建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遵医嘱注射止疼药。针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可选择静脉留置针的方式,以免反复穿刺,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同时密切观察生命的体征变化,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输液和补液量根据病情变化和尿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1.2.3创面护理干预:对创面要尽快清理,以免创面对周围健康皮肤造成污染,采用半暴露疗法,应用纳米银敷料对四肢、颈部等部位进行包扎,采用暴露疗法对头面部进行包扎。对创面渗出情况予以密切观察,如果渗出量较大,则需要定时更换敷料,对渗液渗湿的床单或衣服要及时更换,防止造成创面污染。对渗出液颜色进行观察,采用红外线理疗仪对创面进行照射,保证创面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治疗期间,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巡视工作,对照射温度予以调节,以防再次烧伤;嘱患者正确保护创面的方法,以保证创面自行结痂、脱落至完全愈合。
1.2.4营养供给与支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要,选择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进行静脉输注,若有必要,也可输入适量的新鲜血浆。观察发现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且热量高的食物,对机体流失营养进行补充。
1.2.5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在患者卧床期间,需指导其进行四肢锻炼,为防止出现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的情况,需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翻身、床上活动等技巧;若患者无法进行肌肉或关节活动,则可在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①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采用NRS(数字分级法)评定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重度疼痛;采用VSS(温哥华瘢痕量表)对创面愈合质量予以评价,分数越低,表示瘢痕约轻;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
1.4统计学研究:借助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试验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不良情绪评分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创面愈合质量评分采用进行描述,两组之间给予t检验,如果P <0.05,则充分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护理前,干预组SDS评分为(72.4±8.5)分,SAS评分为(78.8±7.4)分,护理后分别为(36.8±11.2)分、(35.4±10.3)分;对照组护理前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70.8±9.5)分、(79.6±7.2)分,护理后分别为(48.2±12.4)分、(45.5±10.3)分,经统计比较,干预组护理后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比较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质量评分:干预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5.9±2.8)d,疼痛评分为(4.6±1.5)分,创面愈合质量评分为(6.3±1.2)分;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6 ±3.6)d,疼痛评分为(6.8±2.4)分,创面愈合质量评分为(8.7± 1.5)分,两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3 讨 论
烧伤在临床之中并不少见,且近年来烧伤法发生率明显升高。对烧伤患者而言,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创面愈合速度都比较慢,而这一阶段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创面容易发生感染,同时还存在植皮间隙大、肉芽过度增生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创面出现水疱或发生破溃,待创面愈合后分泌物、汗腺等也会对真皮造成阻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残余创面的治疗难度[2-3]。
纳米银烧伤敷料是将纯天然的银离子经过纳米技术精细制作成产品颗粒后,将其直接覆盖在医用脱脂纱布之上,其性能稳定,杀菌消炎效果良好。创口覆盖纳米银敷料后,纳米银离子迅速持久的释放出来,通过与细菌病原体DNA碱基进行结合的方式,对DNA复制进行抑制;另外通过和细菌病原体蛋白质进行结合的方式形成银蛋白,使得细菌不在具有活性,进而达到迅速杀死侵入伤口的细菌等各种病原体,以达到控制感染的治疗效果[4]。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指导,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基础上,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指导等工作,同时在烧伤不同时期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一切护理操作时都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以保证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5]。
本组试验结果显示,在SAS、SDS评分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质量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干预组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可见烧伤患者治疗中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和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1] 柳海英.护理干预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烧伤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7):224-225.
[2] 熊雪蓉,邝红芬,梁顺兴等.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34-1136.
[3] 吴晓明,孙艳军,孙奎等.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91-1292.
[4] 蔡少甫,余昌龙.壳聚糖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6):77,79.
[5] 刘金英,张晓东,张文杰等.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门诊小面积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 (4):128-129.
1671-8194(2016)21-0230-02
R473.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