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

2016-01-30李秀娟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辽宁盘锦124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1期
关键词:体征溶栓脑梗死

李秀娟(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辽宁 盘锦 124000)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

李秀娟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辽宁 盘锦 124000)

目的 探究并分析脑梗死实行超早期溶栓的有效护理干预手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所有患者例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3.79%,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溶栓,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综合护理

近些年来,采用超早期溶栓来治疗脑梗死越来越受到临床认可[1],但是因为疾病自身特点和患者特点,需要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护理效果,结果取得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206例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91例。患者的最高年纪为87岁,最低年纪为59岁,平均年纪为(69.8±8.1)岁。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为两组患者均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主要从6个步骤进行:①接诊。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检测工作,协助一声对患者建立静脉留置通道,按医嘱为患者用药。对患者进行凝血四项和肾功能血标本采集。采用CT等检测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测;②送诊。对患者的相关病理学资料进行收集,了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是否具有合并其他疾病,是否具有高血压、高血糖等病史进行调查,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类型。为患者进行CT等扫描的时候,主要对患者留置的静脉通道进行保护,为患者进行氧气的有效供给,根据主治医师的诊断合理安排治疗方案,将溶栓药物准备好,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出实时观测;③溶栓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溶栓的时候需要由专人进行特护,保证溶栓液能够顺利输注到患者体内。班研究采用120~150万IU的尿激酶融入与150 mL的生理盐水当中,使药液在0.5 h内滴完。对患者在溶栓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关注,注意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每隔15 min为患者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做出评估;④溶栓后护理。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血糖较高的患者需要给药胰岛素进行治疗,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3 mmol/L以下,如果血糖低于2.8 mmol/L,需要为患者输注葡萄糖进行维持。并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查看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发生,对于能够表达的患者,告诉患者及时将不是感觉告诉护理人员,以便于汇报给主治医师进行及时干预;⑤心理护理。待患者意识清醒之时,需要为患者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这能够帮助患者疏导心情;⑥早期康复干预。待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状态之时,需要为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配合一定的物理手段比如针灸、穴位按摩和热敷等,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

2 结 果

观察组有效护理97例,护理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有效护理76例,护理有效率为73.79%,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当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疾病主要是因为脑部缺血,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以及脑部缺氧等情况所引发的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或坏死软化症状[2],临床上的表现较为复杂,主要有猝然晕倒、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智力障碍、不省人事等[3],这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更容易在老年群体发病,所以临床上需要积极治疗该疾病。采用超早期溶栓来治疗该疾病能够使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域的大部分神经元和细胞活性得以恢复,可以有效恢复相关的功能,在很大基础上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果,降低了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但是溶栓治疗同样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取得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综合护理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效果尤为显著。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关于护理更为紧密细致,而且综合护理坚持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原则,将对患者的抢救放在第一位上,并将促进患者恢复作为主要目标。在本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每一个护理流程都进行了严格的操作和监护,在反应方面更加的迅速和准确,对于相关操作的处置更加谨慎,严密了护理流程,并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本研究也为患者进行了相关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干预,使患者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恢复身体,效率明显增加。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在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溶栓,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1] 张芳,叶雪萍.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1(12):185-186.

[2] 刘红梅.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26(6):452-453.

[3] 宋宾莲.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2(3):85-86.

1671-8194(2016)21-0209-01

R473.74

B

猜你喜欢

体征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