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个性化延续护理的意义探析
2016-01-30王玉慧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02
王玉慧(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2)
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个性化延续护理的意义探析
王玉慧
(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个性化延续护理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出9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进行分组。尾数为奇数的患者有46例,纳入实验组的范畴;另外49例患者尾数为偶数,纳入对照组的范畴。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糖尿病护理对策;实验组患者则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之后6个月的血糖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和一般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个性化延续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血糖的稳定、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型糖尿病;个性化延续护理;血糖水平;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敏感性降低,进而导致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1]。主要表现为高血糖,不及时进行控制可能引发全身微血管,以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损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护理干预也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一般护理和个性化延续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现将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例患者作为95例糖尿病患者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进行分组。尾数为奇数的患者有46例、纳入实验组的范畴,其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39~82岁,平均为(51.5±7.2)岁。另外49例患者尾数为偶数,纳入对照组的范畴,其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42~84岁,平均为(52.8±7.7)岁。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施统计学处理,发现组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糖尿病护理干预措施,例如一般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做好出院前的指导,出院后不采取其他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信息收集:在患者出院前一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院前指导,进一步收集患者的家庭资料,并向患者介绍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护理的方式、内容、特点以及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护患之间注意保持有效沟通[3]。然后为患者建立个性化延续护理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出院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基本病情等,同时得到患者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基础数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延续护理计划。②电话随访:由专职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首次随访的时间在出院后3~7 d内,随后每周随访1次,连续2个月之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第3个月要求患者对各项指标进行复查[4]。电话随访的主要内容有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方式以及自我管理情况,在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指出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地方,督导患者自我管理。预约复诊的时间,要求患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复查。③家庭随访:对于家庭住址较近的老年患者或者病情控制较差的患者,专职护士应尽量予以家庭随访,对患者的家庭生活环境进行评估[5],上门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血糖监测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指导等,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疾病控制产生的意义,现场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④门诊随访:患者在护士预约的规定时间内进行门诊复查,首先联系专职护士,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状态进行基础评估,检查血糖水平,及时发现病情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医师介绍患者的恢复情况,从而得到个性化的指导。部分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护士应当手把手的教导患者自行注射,鼓励患者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积极主动地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
1.3统计指标
1.3.1血糖控制情况:对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统计。
1.3.2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和一般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5.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百分比及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t值检验。以P<0.05代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结果对比:实验组患者出院期间的空腹血糖为(5.86±0.53)mmol/L、出院后6个月为(6.12±0.84)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94±0.51)mmol/L和(8.55±1.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37±0.62)%和(5.97±0.73)%。对照组患者出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的血糖水平为(5.77±0.89)mmol/L和(7.95 ±0.64)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88±0.64)mmol/L和(9.85 ±1.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40±0.70)%和(6.78± 0.81)%。实验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为(87.6± 8.3)分、躯体功能(82.6±7.2)分、心理健康得分为(77.9±6.9)分、一般健康状况得分为(46.2±8.1)分;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为(78.9±7.6)分、躯体功能(74.5±8.1)分、心理健康得分为(71.6±7.5)分、一般健康状况得分为(38.2±8.5)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5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7%[6],对国民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7]。只有将护理干预延伸到患者的家庭与社区当中才有可能确保医嘱持续执行,从而维持病情稳定。本文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个性化严肃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和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护理,全面提高患者对遵医治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护理成效。最终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延续护理具有很高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1] 刘小平,唐振旺.慢性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院外延续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3945-3946.
[2] 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 (4):493-496.
[3] 应建英,周丽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再住院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53-156.
[4] 江玉蓉,谭嘉萌.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140-143.
[5] 施雁,王西英,孙晓,等.糖尿病病人三元联动健康照护模式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8-11.
[6] 高雅杰,马骏.PDCA循环法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93-1494.
[7] 梁月贞,柳映霞,潘学娇等.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368-369.
1671-8194(2016)21-0203-02
R473.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