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观察
2016-01-30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邵 丹(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观察
邵 丹
(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观察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周及4周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前1 d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1周及4周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甲钴胺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因此认为其对于本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清神经功能指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此类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而其血清中与神经功能相关的指标也处于明显异常的状态,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治疗方式对此类患者上述血清指标的影响程度[1-2]。本文中我们即就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的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3.5±8.0)岁,糖尿病病程7.6~20.2年,平均病程(12.1±2.5)年,MDNS评分结果:轻中度20例,重度8例。观察组的2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3.7±7.7)岁,糖尿病病程7.7~20.5年,平均病程(12.4±2.4)年,MDNS评分结果:轻中度20例,重度8例。两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与MDNS评分结果比较,P均>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主要为给予控制血糖、改善神经功能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以甲钴胺治疗,以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治疗,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治疗4周。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周及4周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NSE、GFAP及S100B)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
1.3统计学处理:数据检验软件为SAS6.0,数据检验方式涉及χ2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7.37 ±2.33)μg/L、(8.30±1.44)ng/L及(0.46±0.07)n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7.41±2.30)μg/L、(8.32±1.39)ng/L及(0.45±0.08)ng/mL。
治疗后1周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5.26±1.97)μg/L、(6.09±1.11)ng/L及(0.32±0.05)n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2.65±1.52)μg/L、(3.24±0.75)ng/L及(0.19±0.03)ng/mL。
治疗后4周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3.81±1.63)μg/L、(4.79±0.85)ng/L及(0.24±0.04)n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0.31±1.38)μg/L、(2.23±0.39)ng/L及(0.11±0.02)ng/mL。
治疗前1d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1周及4周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 论
糖尿病的临床并发症较多,而周围神经病变即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此类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是其重要的治疗及监测方面。而临床中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较多,其中NSE、GFAP及S100B即是其中敏感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其在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态[3-8],因此对此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于上述三类血清指标表达水平的降低是重要的干预方面。本文中我们就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甲钴胺治疗的患者较未应用甲钴胺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控制效果,即患者治疗后1周及4周的血清NSE、GFAP及S100B处于相对更低的表达水平,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甲钴胺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因此认为其对于本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1] 古伟奇.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504-1505.
[2] 尚彩红,张青青.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13-114.
[3] 潘琳琳.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2):52-53.
[4] 王玉秋.两种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本—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0):45-46.
[5] 韦丽,张建军.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57-160.
[6] 孙宝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34.
[7] 韩世华.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2016,11(1):87-88.
[8] 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05.
1671-8194(2016)21-0061-01
R587.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