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2016-01-29徐丽娜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沈阳1100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血液病情绪满意度

徐丽娜(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110013)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徐丽娜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110013)

目的 探究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和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输血前出现焦虑情绪的血液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研究分析患者输血前出现焦虑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于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出现焦虑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的不理解、血液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等;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SAS和SDS评分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血液病患者;输血;焦虑;优质护理

血液病是临床中常见病症,病种较多,患者发病率高,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输血[1],但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患者输血前易产生焦虑情绪,导致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对行输血治疗前的血液病患者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为进一步研究血液病患者输血前出现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和相应护理对策,我院选取76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措施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输血前出现焦虑情绪的血液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8.7 ±5.3)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6.2±1.8)个月,病情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地中海贫血症合征8例,溶血性贫血3例,白血病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8.1± 5.4)岁,病程1~19个月,平均病程(6.3±1.5)个月,病情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地中海贫血症合征7例,溶血性贫血4例,白血病6例;排除接受过输血治疗患者、合并患有其他严重性疾病患者和不愿接受本次输血治疗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环境护理和抗感染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完善基础护理: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拉近距离感,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满足患者需求;②疾病知识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血液病病理学知识、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③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交谈,保持态度温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增强治愈信心;④对输血制品进行科学质检,保证血液质量;⑤健康教育护理: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增强预防意识,并指导家属定期带患者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制的焦虑原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血液病患者输血前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量表内容分为20个调查项目,评分原则为4级评分法[2],标准分=总分×1.25,以50分为界限,正常:标准分<50分;轻度焦虑或抑郁:50分≤标准分<60分;中度焦虑或抑郁:60分≤标准分<70分;重度焦虑或抑郁:标准分≥70分;采用问卷法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分为3个项目,即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P<0.05为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焦虑情绪影响因素:经过对输血前患者焦虑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引起患者输血前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法的不了解,对未知事物感到焦躁;②患者担心血液制品质量,不确定治疗效果;③家庭经济压力的影响导致患者内心沉闷、焦虑。

2.2SAS评分和SDS评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63.4±10.9)分,SDS评分为(58.6±8.3)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63.7±11.2)分,SDS评分为(58.8±8.5)分,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32.4± 7.2)分,SDS评分为(29.8±8.3)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8.7 ±9.6)分,SDS评分为(56.1±8.9)分,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护理满意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中不满意2例,满意7例,非常满意29例,护理满意度为94.7 (36/38);对照组患者中不满意7例,满意14例,非常满意17例,护理满意度为81.6%(31/38);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血液病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3],该病症以贫血、出血、发热为主要特征;造血系统包括人体血液、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等,凡是涉及到造血系统病理或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于血液病的范畴[4];血液病是一种现代病,当前环境下引起血液病的因素有很多,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以及免疫和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疾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临床常见血液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友病和淋巴瘤等[5],多半为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身体虚弱、经常性感冒、头晕头痛、毛发干枯、胸骨压痛以及腹胀和血液检查异常等多种症状。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大多数患者需要输血,而在此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心理负担过重,影响预期效果,为进一步研究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和相对护理措施,我院选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进行临床研究,其中护理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①患者入院时,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介绍与之相关的各位医护人员,营造良好氛围,并在力所能力的情况下满足患者需求;②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主要治疗方法,并辅以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③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多与患者沟通,建立心理咨询平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④定期对输血制品进行检查,预防产品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现象;⑤出院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嘱咐患者家属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及时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引起血液患者输血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不了解、怀疑血液质量、不确定治疗效果以及家庭压力等,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对输血前出现焦虑情绪的血液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降低其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1] 黄玲,申瑞红,何利平.血液病患者发热反应的护理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54-55.

[2] 梁月娜.心理干预对慢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11(2):206-207.

[3] 傅霞,米春英,陈福莲.HFMEA模式分析血液病患者成分输血的安全性[J].药物与人,2014,27(7):240.

[4] 王勇.临床输血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3040-3041

[5] 张斌,刘爱,张哲,等.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397-2400.

R473.5

B

1671-8194(2016)19-0276-02

猜你喜欢

血液病情绪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如何救治
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
重视儿童血液病和肿瘤的防治
说说《通知》中所列的四种血液病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