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6-01-29李丽梅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吉林吉林132011
李丽梅(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李丽梅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 观察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提高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治疗不及时或无效时疾病进一步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而使病情加重甚至转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要积极的治疗,临床观察显示,在治疗时提高护理质量亦能对治疗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8版内科学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1]。88例患者中,男53例,女35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11年;合并高血压者29例,合并糖尿病者25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1例。患者就医后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5~77岁,平均61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10.5年;合并高血压者15例,合并糖尿病者12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6~78岁,平均63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1.5年;合并高血压者14例,合并糖尿病者13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2.1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配合医师完善血常规、心肌酶、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项检查确诊后,两组患者均遵医嘱给予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抗凝、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吸氧、休息、支持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心纹痛发作常致精神紧张,担心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患者常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并提供相关冠心病心绞痛的知识信息,使患者明白心理负担亦会加重病情,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增强其自信心。
1.2.3病情用药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病情变化,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急性期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发生低血压休克等意外,用药后卧床休息,起床时要缓慢,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2.4并发症防治护理:控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因素,给予积极处理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及时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防止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情进展为心肌梗死[2]。病床加用护栏,防止坠床。应用缓泻剂,预防便秘发生。
1.2.5饮食日常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摄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多食粗纤维食物如糙米、芹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可乐并戒烟戒酒。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有充足的睡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胸部不适及气急为限度。
1.2.6出院随访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不同,讲解发病有关知识,嘱患者戒烟酒,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急性发作期间应就地休息,缓解期注意劳逸结合。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定期门诊检查。
1.3疗效评定:分3级评定,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80%以上;有效:患者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减轻50%~80%;无效:未达到以上疗效者。以显效、有效二者之和统计总有效率。同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8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者40例,满意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者44例,满意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早期对其正确的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之一[3]。本组临床研究发现,在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提高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3.18%,对护理满意率可达100%。故而,在临床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提高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6.
[2] 农艺玲.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03,25(11):2313-2315.
[3] 金丽红,赵素毛,陈晓红.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放松训练的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950-951.
R473.5
B
1671-8194(2016)19-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