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分析
2016-01-29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阜新123000
刘 秀(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分析
刘 秀
(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 分析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各类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康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护理对策
有研究指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以及出血,故积极寻求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护理对策对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随机选取6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经相关检查确诊;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1~60岁,平均(40.2±1.7)岁;患病3个月~1.6年;平均(8.4±1.3)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0~59岁,平均(40.3±1.4)岁;患病2个月~1.7年;平均(8.6±1.5)个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组间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补液以及抗感染治疗。行临床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基础知识宣教、日常饮食干预,层流病房患者食物微波消毒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①继发感染护理:做好保护隔离措施,对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每日利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并采用过氧乙酸擦拭地板、桌子。严格限制访视人员,各项护理操作均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对于入住层流病房的患者则要采取隔离措施,严格禁止病患家属探视。②口腔感染护理:防止患者出现口腔感染,护理人员每日除对患者进行基础口腔护理之外,要使用碳酸氢钠、酮康唑片、口泰混合液,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生理盐水混合液,让患者交替含漱,1天6次。对于存在细菌感染情况的患者,则要在含漱后再局部使用庆大霉素以及甲硝唑。③皮肤感染护理:护理人员在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在患者注射完毕后利用无菌棉签在注射部位按压10 min,以避免患者出现皮肤出血情况。指导并帮助患者床上排便,确保绝对卧床休息,叮嘱患者不要用力抓挠皮肤,每日为患者擦洗身体,晚间以及便后使用洗必泰溶液坐浴,每次30 min,确保肛周皮肤的干净卫生。④肺部感染护理:呼吸困难、高热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其调整为半卧体位,同时为患者使用加压吸氧,以此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为患者进行补液以及热量补给。
1.3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统计分析, 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则表示对比研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其中感染5例,出血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其中感染2例,无出血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4.27,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总满意率81.3%,其中非常满意15例,满意11例,较差6例;观察组总满意率96.9%,其中非常满意22例,满意9例,较差1例。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χ2=4.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多种原因所致的造血干细胞减少、造血功能异常而引发全血细胞减少的病症[1]。近年来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减少感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提高该病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2],故采取必要的且具有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对策,以此控制出血以及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了并发症针对性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结果提示对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进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出血以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促进患者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也表现出明显优异性。徐海燕[3]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并发症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对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除了要做好基础护理服务之外,也要对其进行各类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以此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资料
[1] 崔梅清,苏海丹,黄春燕.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03-604.
[2] 刘媛,秦晶,彭昳.护理干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4):6363-6364.
[3] 徐海燕.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19-220.
R473.5
B
1671-8194(2016)19-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