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
2016-01-29黄丽霞房伟娜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山东聊城252004
黄丽霞 房伟娜 李 峰(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山东 聊城 252004)
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
黄丽霞房伟娜李 峰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山东 聊城 252004)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8.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两组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7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指的是妊娠物在剖宫产子宫切口的瘢痕处发生种植,妊娠物被瘢痕组织以及子宫肌层所包裹,随着妊娠物的生长完全游离于子宫腔外[1]。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上升以及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施行,CSP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升高趋势,临床上对于该病治疗方案较多,但盲目的刮宫可引起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如采取子宫全切,则不能满足患者的生育功能,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现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从而达到治愈率高、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目的[2]。我院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CSP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50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7.34±5.53)岁,孕2~4次,剖宫产史1次42例,2次7例,3次1例;前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最短时间为8个月,最长时间为9年。所有对象均有明确的停经史,最短35 d,最长72 d,排除月经不调,尿HCG阳性,血HCG在436~8002 mIU/mL,平均为(4325.23±134.67)mIU/mL,行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39例在子宫峡部或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有不均质团块,11例可见孕囊。所有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均平稳,无明显内出血、休克等表现。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停经史、血HCG水平、妊娠物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20 mg肌内注射,1次/天,连续应用4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服用米非司酮50 mg共3次,每12 h服用1次,然后计量减半,每12 h或24 h/次,连续服用7 d。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超声检测情况、血β-hCG、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溃疡、腹泻、食欲不振等。
1.4效果判定: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血β-hCG正常,超声显示包块明显缩小为痊愈;患者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血β-hCG基本恢复正常,超声显示包块不在增大者为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血β-hCG较之前减低为有效;患者在保守治疗中出现输卵管破裂、内出血、腹痛加重、超声示包块增大,血β-hCG持续不降者为无效。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
1.5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2.3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见表3。
3 讨 论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认知,但是许多学者均认为其发生与剖宫产后子宫愈合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3]。高京海等人为[4],剖宫产术后破坏了子宫内膜以及肌肉层的正常对合关系,术后恢复不佳非常容易出现炎症的发生,从而产生大量大瘢痕。CSP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但是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以及“二孩”政策的开放,其发病呈上升趋势,CSP一旦发生,如果对此病没有充足的认识,常常会影响生殖健康,甚至威胁妇女的生命,因此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人们演技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SP的认知逐步加深,发现药物保守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方案,甲氨蝶呤与梅菲斯通是常用的药物。甲氨蝶呤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癌药物,其可以有效地抑制解嘧啶与蝶呤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DNA合成[5],并且能够控制滋养细胞的增殖,从而引起细胞死亡。甲氨蝶呤作用于子宫内膜,可破坏内膜绒毛形成,诱导绒毛细胞坏死、脱落。而米非司酮作为孕酮的拮抗剂,可以与蜕膜上的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使绒毛细胞缺血、变形最终坏死;此外,米非司酮同样可以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最终使其凋亡[6]。
本组研究中发现,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CSP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单用甲氨蝶呤的总有效率72.0%,表示两种药物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28.0%,表明两种药物应用安全。总上所述,对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能够较好的终止妊娠,最大限度的保留生育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陈明晖,谢洪哲,许玉芳,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33-1334.
[2] 陈媛媛.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6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159-160.
[3] 周坤.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34-35.
[4] 祖拜热·亚森,古力加孜拉.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在11 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6):85-86.
[5] 杨永碧.介入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41-142.
[6] 杨瑞英.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93-2494.
R719.8
B
1671-8194(2016)19-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