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2016-01-29大连金州新区大魏家卫生院辽宁大连116110
王 波(大连金州新区大魏家卫生院,辽宁 大连 116110)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王 波
(大连金州新区大魏家卫生院,辽宁 大连 11611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 用高频声对年龄在2~13岁的5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检查。结果 5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后复查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高频超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以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就诊,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该病相对困难。超声技术的发展为本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超声科50例经临床诊断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声像特征,经非手术治疗淋巴结消失或缩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住院及门诊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0例的资料,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13岁,其中<7岁者45例。临床表现为有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病史。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且腹痛多位于右下腹、脐周,查体有轻微腹部压痛,腹部压痛不固定,有的随体位改变。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例血白细胞增高,也有一部分病例略低或正常。
1.2方法:采用GE LOGIQ P5型和东芝770A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儿进行检查,宽频探头频率5~12 MHz,超声检查时患儿取平卧位,以脐周为中心,结合腹痛部位,重点而有序地进行腹部纵切、横切、斜切或接合弧线状多切面扫查,扫查时根据需要适当加压,旋转探头或嘱患儿屏气等。以肝脏回声为标准,仔细观察肠间隙发现肿大淋巴结,测量并纪录其位置、分布、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并存图留档。所有病例均经抗病毒、抗炎治疗后10~14 d复查对照。
1.3超声诊断标准:评价标准:本组淋巴结肿大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淋巴结显像,测量淋巴结最大切面的长轴直径>10 mm,短轴直径>5 mm,纵横比>2,视为肿大[3]。
2 结 果
在50例病变中,于右下腹探及42例(84%),于脐周探及41例(82%),于左下腹探及3例(6%)。声像图表现:①腹腔内肠间隙可探及肿大肠系膜淋巴结,且于右中下腹及脐周多见;②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形和卵圆形,包膜光滑、完整,皮髓质界限清晰,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呈低回声,纵横比>2;③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呈散在、串珠状、无融合;④大小多在2 cm以下,2~3 cm者较少见。⑤CDFI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加,部分见血流呈树枝状由淋巴门处进入,RI 0.5 左右[1]。⑥临床部分患者下腹的肠间隙及盆腔可见积液,液性区<1.2 cm。治疗后1周~3个月超声复查患儿症状明显减轻,9例仍显示淋巴结肿大,但体积较前缩小,短径3~5 mm,长径6~9 mm,41例肿大淋巴结消失。
3 讨 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与本组年龄特点相符。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薄弱,又因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所以呼吸道及胃肠道细菌、病毒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由于正常情况下小儿就有淋巴结增生,所以对各种刺激因子的反应比成人更迅速,也更显著,一般淋巴结在抗刺激后5~10 d内可增大5倍,淋巴结就像一个过滤器,许多病变首先反应为淋巴结肿大,故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由于本病好发于回、结肠区域,故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以往诊断本病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由于高频探头具有穿透性低,分辨率高的特点,加之小儿腹壁薄,超声衰减少,适当加压探头驱散肠道气体干扰,可较为清晰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并可分辨出皮质与髓质回声,根据超声特征性表现可做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3]。本资料显示,区别于其他脏器病变的腹痛,超声可见肠系膜区域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小儿对疼痛的耐受性及定位差,常陈述不清,腹痛时体检不配合,临床诊断较困难,故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过去对肠系膜淋巴结的检查往往依靠CT、放射性核素示踪法[4-6],由于以上检查具有放射性,不易被家长接受。随着超声设备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超声检查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越发重要。小儿腹壁脂肪薄,超声衰减少,应用超声可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还可对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痉挛、肠系膜恶性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诊治过程中,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充分发挥超声检查操作便捷、分辨率高、可重复性、无创伤、安全可靠、同时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等优势,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有效的救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故目前临床上将超声检查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式。
[1] 顾海燕.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9):122.
[2]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22.
[3] 赵月虎,杨守和,赵怀泽,等.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11):848.
[4] 张莉娜.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5):384.
[5] 徐俊芳. 探究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6):125.
[6] 高晶晶.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分析[J].淮海医药,2016,34(1):72-73.
R632.6
B
1671-8194(2016)19-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