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0例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2016-01-29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补液感染性抗生素

曲 慧(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辽阳 111000)



260例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曲 慧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分析260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并探讨病因学诊断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260例小儿腹泻,均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视脱水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补液治疗方法,据粪检、大便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90.62%,痊愈率42.69%、显效率34.23%、有效率11.15%、无效率10.39%,急性、慢性无效率高于迁延性,急性、迁延性腹泻痊愈率高于慢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性、非感染性痊愈率高于病毒感染性,非感染性无效率高于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较复杂,概括而言可分为感染、肠道应激、抗生素等原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不同病因所致腹泻转归难度不尽相同,针对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有必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腹泻;小儿;病因;临床资料;感染

腹泻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小儿是腹泻的高危人群,调查显示每个人在小儿时期都曾发生过腹泻,全世界小儿腹泻年发病1500万例次[1]。小儿腹泻危害极大,是致小儿营养不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腹泻已成为小儿死亡最常见病因。小儿腹泻病因较复杂,对症治疗非常必要。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260例小儿腹泻,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以分析致病因素,总结治疗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0例患者,其中男181例、女79例,年龄3个月~71个月,平均(8±3)个月。发病季节:出现2个高峰时间段,其中3月份37例、10~12月78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无误漏诊;②年龄3个月~6岁;②无严重的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②转其他科室治疗。

1.2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入院时若合并有中重度脱水,静脉输液纠正脱水、酸碱平衡紊乱,若为轻度脱水,给予补液治疗,口服ORS溶液,配合米汤喂,能喝多少喝多少,同时给予思密达,<1岁每日1包,1~2岁每日1~2包,>2岁每日2~3包,饭后2 h口服,慢性腹泻、应用抗生素后所致腹泻,口服金双歧片,<1岁0.5克/次,3次/天,1~5岁,每次1.0 g,3次/天,饭后2 h口服。若大便培养阳性,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首选头孢他啶等头孢类抗生素,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1.3疗效判断。痊愈: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转归,临床症状总积分≤2分;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1/3或以下),性状好转,异常理化指标好转,临床症状总积分≤4分,或较前次下降2/3及以上;有效:大便次数减少1/2~2/3,性状好转,实验室指标所有改善,临终症状总积分≤6分获下降1/2~2/3;无效:未达到标准者[2]。

1.4统计学处理:以WINDOWS EXCEL软件收集数据,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n(%)]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急性腹泻84例、迁延性腹泻104例、慢性腹泻68例。伴随症状:发热174例、呕吐205例、腹痛247例。发病致入院时间5 h~11 d,平均(5.1±1.1)d。均经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其中大便常规正常150例、镜检可见脂肪球53例、镜检可见白细胞与脓细胞57例。大便培养正常209例,肠球菌24例、奇异变形杆菌10例、其他17例。108例经过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54例。家属主诉,近期有饮食不佳史43例、着凉25例、应用抗生素14例。

2.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62%,痊愈率42.69%、显效率34.23%、有效率11.15%、无效率10.39%。按病程分类:急性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0.48%、36.90%、9.52%、13.10%,迁延性则为55.77%、32.69%、10.58%、0.96%,慢性则为27.94%、35.29%、14.71%、22.06%。按病理类型:细菌感染性则为67.86%、26.79%、1.79%、3.57%,病毒感染性则为7.41%、70.37%、12.96%、9.26%,非感染则为46.00%、24.00%、14.00%、13.33%。急性、慢性无效率高于迁延性,急性、迁延性腹泻痊愈率高于慢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性、非感染性痊愈率高于病毒感染性,非感染性无效率高于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结 论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较多,概括而言可分为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等非感染性原因。本次研究中,非感染性原因占57.69%,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但不同医院、地域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考虑到基层医院病原学检测技术不足,小儿腹泻明确诊断者比重较低,从年龄、季节、病史等情况初步拟诊一定程度上作为经验性治疗依据。

近年来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比重不断上升,其中许多无法明确病因,可能与营养不良、喂养方式不佳、先天禀赋不足、抗生素应用过多等因素有关,对于此类患者有必要详细了解病史,完善相关检查,以寻找难治原因。此外,尽管小儿腹泻中感染占比重较高,但考虑到用药风险,应尽量采取其他药物治疗,如微生态制剂、胃肠黏膜保护剂/补液,以快速终止腹泻,有报道称补液、金双歧、思密达三者联合可治愈90%以上的小儿腹泻[2-3]。对于重症、严重脱水者,再考虑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以避免过度治疗。对于达到出院标准者,还应加强干预,以避免复发。

[1] 陈晓君.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142.

[2] 吕霜,杨燕,盛燕,等.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类文献的相关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9):657-659.

[3] 姬长青.小儿腹泻临床用药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5):151-153.

R725.7

B

1671-8194(2016)19-0056-01

猜你喜欢

补液感染性抗生素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思考心电图之177》
抗生素的故事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