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盐县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6-01-29王其松钟雪斌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海盐县果穗葡萄

文/王其松,陈 哲,钟雪斌



海盐县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王其松1,陈哲1,钟雪斌2

【导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葡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接近饱和,不少地方已经出现卖果难。浙江省海盐县葡萄生产总体产销形势平稳,尚未出现卖果难现象。为了确保葡萄产业稳步发展,笔者提出稳定面积,调整品种,促早栽培,降低成本和拓宽销路的总体发展思路。

浙江省海盐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种葡萄,到2014年底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 766.7 hm2,位居慈溪、长兴、温岭、浦江之后,列全省第5位,嘉兴市第1位。其中红地球葡萄面积达到1 133.3 hm2,占全省红地球葡萄面积的60%多,成为全省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一、产业现状

2014年海盐葡萄平均每667 m2产量1 841 kg,平均售价7.14元/kg,平均产值13 150元;2015年全县投产葡萄面积1 733.3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 855 kg,平均售价7.32元/kg,平均产值13 579元,单产及产值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据统计,全县葡萄种植户数4 000余户,户均葡萄种植面积0.43 hm2左右,户均葡萄收入达8.8万元;其中,家庭农场有33户,葡萄经营面积199.6 hm2;专业合作社9家,社员1 250户,葡萄核心基地种植面积666.7 hm2。全县从事葡萄育苗的有30余人,葡萄营销经纪人500余人,从事农资农具经销、立柱搭架等相关服务人员1 000余人。海盐葡萄从产前农资服务到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营销基本上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二、面临的问题

一是国内葡萄市场供大于求,销售困难。2014年全球鲜食葡萄产量2 055万t,以全球72亿人口计,人均2.85 kg;我国鲜食葡萄产量900万t,以全国13.5亿人口计,人均6.6 kg,是全球人均水平的2.32倍;浙江省葡萄总产量72.1 万t,以全省4 800万人口计,人均15.1 kg,分别是全球、全国人均水平的4.3倍和1.3倍;海盐县葡萄产量4.5万t,按全县常住人口40万人口计,人均112.5 kg,分别约为全球、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40倍、17倍和7.5倍。我国葡萄出口仅12万t多,只占全国葡萄产量的1%。鲜食葡萄通过冷藏再销售的数量不大,新疆、辽宁建有较多的冷藏库,其他产区冷藏库很少。因此,葡萄产区主栽品种销售期较集中,旺销期价格下降。很多地方出现葡萄卖难现象,甚至有的地方葡萄烂在田里,无人问津,经济效益较差。

二是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涨。据调查,每667 m2葡萄,南方需要用工50个左右,北方需要55个左右。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主要靠雇用零工干活,而农村剩余劳力大多年纪偏大,效率偏低,而工资却连年增加。比如,2015年杭州市富阳区每天男工工资200元,女工150元;温州市乐清县葡萄劳动力日工资为250元,宁波市江北为190~220元。葡萄生产用工以女工为主,60多岁居多,有的达到70多岁。随着这批劳力年龄的增长,预计用工成本将更高。

三、思路与对策

总体发展思路为:稳定面积,控产提质,推行促早熟栽培;加强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推广先进科学技术,重点推广“三减半”省本栽培,同时,努力构建营销网络,拓展市场,扩大销路,实现早熟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

稳定面积:种植面积较大,连续两年亏本的种植户要调减面积,一般家庭式种植面积不超过1.33~2 hm2,农场种植规模不超过2~3.33 hm2。

调整品种:主栽品种面积太大,效益不好,可适当调减;种植效益较低的品种要果断调整品种,如金华义乌市的“比昂扣”、嘉兴桐乡的“秋红”,嘉兴市秀州区、南湖区的“维多利亚”等葡萄品种售价低,效益差,应及早调整品种,适度发展“早夏无核”“阳光玫瑰”和“大粒红地球”等效益较好的葡萄品种。

促早栽培:海盐县农科所目前已成功总结出葡萄促早熟栽培配套技术,能使葡萄提早成熟20~40天,增效显著。该技术包括:一是“三适”栽培,即产量适当,高产栽培不能早熟,根据品种特性,保持适当的产量就能提早成熟;果穗适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当的果穗重量,红地球葡萄平均穗重不超过1 250 g,藤稔、醉金香、阳光玫瑰不超过1 000 g,夏黑、早夏无核不超过750 g;氮素肥料用量适当,高氮栽培不能早熟,特别是葡萄生长后期,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需肥量较多的品种如“红地球”葡萄每667 m2氮素用肥不超40 kg,需肥量中等的品种如“藤稔”“醉金香”等不超过35 kg,需肥量少的品种如“夏黑”“早夏无核”“美人指”葡萄不超过30 kg。这“三适”栽培是葡萄适时成熟、提早成熟的基础。二是采用大棚双膜、单膜促早熟栽培。单膜促早栽培可以提早成熟30天,双膜促早栽培可以提早成熟40~60天。三是用石灰氮、氰氨涂结果母枝能解除休眠,提早萌芽3~7天,开花期可提早2~5天,而且萌芽整齐,有利花穗管理,提高萌芽率,提高结果枝率,叶色加深2级。四是主干环剥促着色。在葡萄果实进入硬核期至开始着色,在主干上实施环剥,阻止养分回流,有利着色,“夏黑”等早熟品种能提早7~10天,“藤稔”“醉金香”等中熟品种能提早成熟7~10天,“红地球”葡萄等晚熟品种能提早10~15天。五是增加果穗部位光照促着色。适时摘除基部3张老叶,增加棚内、果穗光照,围网防鸟害、果穗不套袋等一系列措施促果穗着色。重点实施葡萄稳产与优质栽培,做到“四到位”:一要严格控制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大棚内温度,不能长期超30℃;二要控制葡萄产量,不能片面高产,“红地球”葡萄每667 m2产量控制在1 750 kg左右,不能超过2 000 kg;三要控制好葡萄夏季枝条修剪长度,推广夏季6叶剪梢和冬季两芽修剪技术;四要保持好秋季叶片管理,不能早期落叶。除了控产以外,还要控制好合理的叶果比,认真整穗疏果,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于葡萄生产基地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等“三品一标”认证,提高葡萄品质。

降低成本:近两年,为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海盐县农科所重点推广“三减半”栽培技术。一是种植株数减半,通过逐年间伐,减少种植株数,平均每667 m2种植株数由240株减少至60株,实现减株不减产,而且方便施肥。二是肥料减半,通过测土改土,提高肥料利用率,少施肥料。红地球葡萄平均每667 m2用肥直接成本在2 000元以上,减少施肥后,成本控制在1 000元以下。三是农药减半,以预防为主,早防早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用药。减少用药后,红地球葡萄每667 m2用药直接成本由100多元降至50元以下。

拓宽销路:通过注册商标,参加各类葡萄学术研讨会、交流年会、葡萄评比会、展销推介会等,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扩大宣传,打响海盐葡萄对外知名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水果批发市场销售窗口、门店,在葡萄生产基地建立葡萄批发市场、批发中心;充分发挥葡萄协会、合作社的作用,每年培训培育葡萄营销经纪人,构建葡萄营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作者单位:1.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314300);2.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

特约编辑:艾华

收稿日期:2015-12-24

通信作者:陈哲(1987—),女,农艺师。

作者简介:王其松,男,高级工程师,所长,长期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海盐县果穗葡萄
当葡萄成熟时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爱吐皮的爸爸
顽强的落地生根
吃晚饭
基于全景图像的玉米果穗流水线考种方法及系统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嘉兴市海盐县美术教师作品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