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探讨

2016-01-29郭力争郭佩君郭智君陕西商洛市州区腰立争中华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国蜂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蜂防治

郭力争 郭佩君 郭智君(陕西商洛市州区腰立争中华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探讨

郭力争 郭佩君 郭智君
(陕西商洛市州区腰立争中华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摘 要:中蜂囊状幼虫病对蜂群发展及生产危害很大,针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特点,采用暴晒、消毒注重饲喂等方法,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并药物治疗与断子治疗的方法进行试验。经过试验证实,该方法对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

养蜂是投资少、见效快,节省工时的空中农业,不占用耕地资源,不污染环境,既有助于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机会,又有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1]。

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人们习惯称糖蜂或野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中蜂形成了特别适应我国气候及蜜源条件的生物特征。中蜂同其他蜜蜂一样,属社会性昆虫。它是以蜂群的形式生存和发展,任何一只蜜蜂脱离了蜂群都无法生存。中蜂有许多优越的特征,如采集勤奋、个体耐寒能力强。但中蜂也有其弱点,如分蜂性强、不易维持强群、蜂王产卵率不高、易飞逃、个体小等[2]。

同饲喂其他动物一样,饲喂中蜂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疾病应对症及时治疗,防止扩大蔓延。1971年冬,广东省佛冈、从化、增城等地首先发生了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翌年全省流行。随后很快蔓延至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四川、陕西、青海、贵州等省。现已蔓延至全国的中蜂饲养区。2015年春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集中爆发,辖区内许多30群以上的蜂场消亡。

根据中囊病病毒相关资料,中囊病病毒与意大利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除形态大小相似外,两者在交互感染实验和血清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异性。一般认为,中囊病可能是由一种在生物学特征、血清学关系上与意大利蜜蜂囊状病病毒不同的新毒株引起的。但要证实这株新病毒,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囊病病毒直径约为30 nm,学界现暂定名为囊状幼虫病病毒中国毒株。

一、中囊病的主要症状

6日龄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见不甚明显的囊状物。病虫体色由珍珠白变为黄色,继而变为褐色、黑褐色。封盖的幼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后不翘,无臭、无粘性,易清除。

当气温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又处于繁殖期时容易发病。发病严重与否主要与气温有关。气温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时易发病,特别是早春寒流袭击后,病害发展更为迅速。春季取蜜蜂子易受冻,再加上机械损伤,所以常表现为摇一次蜜,病情加重一次[3]。

另外,疾病与食物有关。病害大爆发一般伴随着大流蜜期的到来而出现。我地常出现在4月中旬和9月下旬,此时气温不稳定,且蜂多于脾,一旦缺蜜,幼虫营养不足,抵抗力下降。有时在流蜜期,气温转暖,却出现大流行,主要原因是取蜜太过频繁,蜂群内蜜粉不足,幼虫缺食。

夏秋季疾病自然好转。这是由于此时温度稳定,且天气干燥,蜂王减少产卵,成年蜂与幼虫比例大。为了度夏,群内一般饲料较足,幼虫饲喂好,发育健壮,少量病虫很快被清除,残存于巢内的病毒在干燥的夏季迅速失去感染力。

二、中囊病的防治

1.中囊病的预防

蜂场的保洁是预防蜂疾病的关键措施。第一,要经常打扫蜂场,清理赃物,用生石灰或消毒药物做好场地消毒;第二,换用的蜂箱蜂具要提前做消毒处理,如可依此用2~3%烧碱水溶液冲洗、清水清洗、日光暴晒,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日光暴晒或开水浸泡消毒;第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衣服干净,检查蜂群前用肥皂或酒精清洗双手;第四,选用优质白糖饲喂蜂群,不使用来历不明或可能感染病毒的蜂蜜饲喂蜂群。

2.药物治疗

(1)贯众50 g,金银花10 g,甘草25 g;

(2)贯众50 g,苍术25 g,甘草25 g;

(3)半枝莲15 g,加多种维生素10粒;

(4)元胡20 g,维生素C 1片。

以上药物任选一方煎煮过滤浓缩到150 g,放入到50%的蜜水中,每隔1天喂蜂1次,或不加糖喷治,直到治愈。

采用治疗方案(1)在我合作社同一蜂场选取40群群势均等的中等蜂群进行实验,其中随机抽取20群作为实验群,另20群为对照群。实验前发现40群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囊病,发病蜂房约30%。

用药治疗一个疗程(每两天饲喂1次,共计5次)后,实验群病态蜂房减少到20%左右;对比群没有明显变化,部分蜂群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病蜂房达到35%。不间断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群基本好转,病蜂房所占比例小于1%。对照群持续恶化,病蜂房达到约50%,很少有封盖子脾,部分蜂群甚至出现同时飞逃。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实验群完全康复,没有发现病蜂房。对照群50%以上(11群)蜂群飞逃,未飞逃蜂群进一步恶化,病蜂房比例达到60%,基本没有封盖子,群势迅速下降。

在我合作社采用其余3个治疗方案在类似的实验环境下也取得了同等疗效,在此不再赘述。

3.断子治疗

蜜蜂幼虫是中囊病病毒的最佳载体。失去幼虫活体后,经过一段时间,中囊病幼虫病毒的毒力和感染能力会大大削弱。蜜蜂经过较长时间的断子,一旦重新哺育,哺育质量显著提高,幼虫免疫力随之增强。

在蜂王交尾时期,若患病群的群势尚能达到中等级以上,淘汰病群蜂王,割除全部子脾或换箱换脾。之后,诱入健康的成熟王台,让蜂群经历新王羽化、认巢、交尾产卵的过程,重造新脾,重新恢复育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首批子脾封盖后,淘汰新王,重新诱入新王,以此巩固治疗效果。

总之,只有通过严密的蜂场、蜂箱、蜂具消毒,更换新王来提高免疫力,以预防治疗为主,把病毒处理在萌芽状态,才能更好地养殖中蜂。

参考文献

[1]梁勤.中蜂科学饲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8~20.

[2]龚凫羌.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

[3]龚凫羌.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生机理与防治方法[J].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1998:387-388.

猜你喜欢

中蜂防治
中蜂保护与发展
中华蜜蜂
我国中华蜜蜂遗传资源现状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对“救护中蜂刻不容缓”的不同看法
中蜂箱养场地选择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