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影响

2016-01-29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开原1123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内科心率重症

张 颖(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影响

张 颖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等各项指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以上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用效果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具有病程较长、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较高的临床特征。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这些临床特征,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合并存在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绪。加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难、发绀,以及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1]。因此,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的身心状态保持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下就对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20~82岁,平均年龄为(51.4±3.6)岁。50例患者中,21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为慢性支气管炎、9例为支气管哮喘、5例为支气管扩张、4例为肺癌。对照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22~83岁,平均年龄为(52.7±3.9)岁。50例患者中,22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为慢性支气管炎、10例为支气管哮喘、6例为支气管扩张、2例为肺癌。两组患者各项组间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1.2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情动态观察:护理人员需24 h不间断的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特别是对患者的呼吸深度、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要进行着重观察。同时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咳嗽、咳痰或者是咯血症状,并且对以上物质的性状进行仔细地记录。严密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或者是否存在引发并发症的诱因,积极做好预防措施。护理人员要做好后半夜巡视工作,避免哮喘患者的午夜发作。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缺氧、发绀等情况时,要及时的给予吸氧处理,并且积极做好心电监护和血气检测,随时根据监测情况,调节患者的氧流量[2]。②通气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时刻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对于无法进行自主呼吸或者是呼吸困难的患者,要给予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3]。③药物治疗护理:严格遵医嘱叮嘱患者用药,同时充分重视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4]。④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感染[5]。

1.3统计学方法:研究记录得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7.14±0.12)、(51.2±4.2)mm Hg、(81.8±2.3)mm Hg、(28.5 ±4.3)次/min和(106.5±82.6)次/min;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7.31±0.14)、(51.4± 2.4)mm Hg、(83.5±2.4)mm Hg、(27.6±3.5)次/min和(103.2± 6.4)次/min。两组患者干预前的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等各项指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7.30±0.12)、(95.8±4.5)mm Hg、(56.5±2.6)mm Hg、(19.1±3.3)次/min和(91.2±8.1)次/min;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7.36±0.11)、(63.6 ±3.6)mm Hg、(71.2±3.5)mm Hg、(27.3±3.2)次/min和(96.8 ±4.2)次/min。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以上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 论

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会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36-337.

[2] 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09-2010.

[3] 邵俊.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管理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6):164-166.

[4] 徐家斌.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68-369.

[5] 白漪.呼吸道护理路径表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177-178.

R473.5

B

1671-8194(2016)22-0234-01

猜你喜欢

内科心率重症
内转科型
心率多少才健康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