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6-01-29马连霞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吉林长春1306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硝酸甘油肺心病动脉血

马连霞(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600)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马连霞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600)

目的 分析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7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2%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6%明显提高,P<0.01;血流变学及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治疗组1例面部潮红,3 d后症状消失。结论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

多巴胺;硝酸甘油;肺心病心力衰竭

肺心病心力衰竭是肺心病常见严重并发症,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后治疗难度明显增加,通常是采取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但效果不佳。现笔者对77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巴胺与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7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我院就诊时间为2013 年5月至2015年1月,经临床诊治、影像学技术、实验室指标等确诊为肺心病心力衰竭[1];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56.8±5.9)岁;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治疗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1±5.4)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1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入选标准[2]:患者均符合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肝肾功能不全者;未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无相关药物禁忌证、精神功能障碍者;患者参与研究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及时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吸氧、抗感染,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止咳平喘、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患者无需使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取10 mg硝酸甘油、20 mg多巴胺+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维持10~15滴/分钟,每天1次,连续7~10 d。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血流变学改善情况,包括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1.5疗效判定[3]。显效:患者咳嗽、心悸、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基本消失,发绀减轻显著,肝肿大回缩,心功能提高Ⅱ级;有效:咳嗽、心悸、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减轻,心功能提高I级;无效: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未提高。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在检验时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在检验时采取χ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2% (40/42),即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6%(24/35),即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两组对比,P<0.01。

2.2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改善情况对比:治疗组治疗前红细胞比容(0.71±0.05),全血高切黏度(9.84±0.74);治疗后红细胞比容(0.41±0.02),全血高切黏度(5.40±0.42);对照组治疗前红细胞比容(0.70±0.06),全血高切黏度(9.87±0.81);治疗后红细胞比容(0.54±0.02),全血高切黏度(7.56±0.52);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对比:治疗组治疗前PaO2(50.6±7.9)mm Hg,PaCO2(62.3±11.5)mm Hg;治疗后PaO2(74.6±9.1)mm Hg,PaCO2(41.3±8.6)mm Hg;对照组治疗前PaO2(51.3±8.2)mm Hg,PaCO2(64.3±12.8)mm Hg;治疗后PaO2(59.6±8.9)mm Hg,PaCO2(59.1±9.4)mm Hg;治疗组治疗后PaO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

2.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治疗组出现1例面部潮红,症状轻微未影响治疗,3 d后症状消失。

3 讨 论

肺心病患者右心室会出现功能性变化,通常肺心病患者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中,心肌、血管结构不断变化,进一步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肺心病的发生多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疾病导致,一般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出现缺氧、呼吸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症状,导致肺血管痉挛,肺动脉压力及右心负荷显著增加,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流减少,心肌供血降低等,造成心力衰竭[5]。因此在临床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时,以改善心肌供血,恢复心肌供氧,降低肺动脉高压为主要治疗目的。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后PaO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展开治疗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多巴胺与硝酸甘油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变学,恢复动脉正常供血及心肌供氧,改善动脉血氧分压,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多巴胺为肾上腺素生物合成前体,通过提高多巴胺受体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促使支气管扩张,促使痉挛动脉舒张,恢复动脉供血;同时可提高患者利尿效果,减轻心脏负荷及肺循环压力。相关研究[6]显示,小剂量多巴胺可适当扩展冠状动脉、肾动脉、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中剂量多巴胺会促使心肌血管收缩,起到升压及正性肌力的作用。通过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可有效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且具有升压作用,还能抵抗硝酸甘油导致的血压降低。

硝酸甘油属于硝酸酯类药物,通过对全身动静脉发挥舒张效果,抑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扩张肺小动脉,降低右心负荷;同时其对小静脉的扩张作用可适当增加静脉血管容量,减少回心血量及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患者心功能。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2%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6%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治疗组1例面部潮红,3 d后症状消失。由此可见,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悸、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总而言之,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 李文静,赵立强.多巴胺、硝酸甘油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139-140.

[2] 徐东杰,李新立.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3):206-209.

[3] 朱康全,彭志云.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呋塞尔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63-64.

[4] 唐新发.硝酸甘油、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51-52.

[5] 熊小敏,向光明.硝酸甘油与环磷苷葡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11):1642-1643.

[6] 晏燕.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衰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170-171.

R541.6

B

1671-8194(2016)22-0164-02

猜你喜欢

硝酸甘油肺心病动脉血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勘误声明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