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脑梗死及愈后的影响

2016-01-29滕宏伟江苏滨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滨海2245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骨瓣颅脑血肿

高 峰 滕宏伟(江苏滨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滨海 224500)

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脑梗死及愈后的影响

高 峰 滕宏伟
(江苏滨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滨海 224500)

目的 探讨临床上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脑梗死及愈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拟诊为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实验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脑梗死等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Barthel指数,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较传统标准骨瓣减压术,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症及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临床预防效果,且愈后脑功能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大骨瓣减压术;重度颅脑损伤;脑梗死;防治

我国于1960年首次制定“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分型”标准,经过两次修订后被公认为国内标准。该标准认为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昏迷;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变的为重度颅脑损伤。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多由高能创伤导致,昏迷时间长,极易并发脑梗死,本文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拟诊为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症和脑梗死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拟诊为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71.35± 4.92)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39±5.12)岁。入组患者除原发病症外,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无血液系统疾病如凝血障碍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统计学上无意义,可以进行后续对比研究。

1.2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快速减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麻,切口自颧弓上耳屏前1 cm处起始,沿正中线至前额部发际线,顶骨骨瓣成形应旁开中线2~3 cm。清除硬膜外血肿,将蝶骨嵴向深部咬除,显露蝶骨平台及颞窝,减压窗约12 cm×16 cm。从颞前部以“T”字形切开硬脑膜,硬膜呈放射状切开,充分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清除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彻底止血,缝合硬脑膜,必要时取人工脑膜减张修补硬脑膜。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头皮。双侧额颞部脑挫伤的患者,采用大冠状切口,去除骨瓣,矢状窦于切口中部结扎切断,并将大脑镰切开。术后必要时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早期脑保护、营养支持、适当脱水、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全麻后取患者仰卧位,头向健侧偏30°~45°,头下垫头枕。根据血肿、挫伤灶部位选择额颞瓣、颞顶瓣及额瓣开颅减压,骨窗大小约6 cm×8 cm,清除血肿,将梗死、坏死脑组织清除,行内、外减压术等。术后治疗同实验组。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脑梗死发生率、Barthel指数和GOS评分。Barthel指数最高100分,用来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分为五个等级,从1~5打分,分别代表患者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以及恢复良好。以电话和门诊回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于第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和GOS评分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脑积水、癫痫、颅内感染、硬膜下积液、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人数为10例(22.2%),其中脑积水2例,癫痫3例,颅内感染1例,硬膜下积液1例,切口疝3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为14例(31.1%,脑积水5例,癫痫2例,颅内感染2例,硬膜下积液4例,切口疝1例),差异显著(χ2=4.04,P<0.05)。

2.2两组患者不同疗法后脑梗死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脑梗死发生3例,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发生脑梗死9例,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脑梗死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不同疗法前后Barthel指数和GOS评分对比: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78.31±3.84)和GOS评分(4.01±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65.84±4.12)和GOS评分(2.89±0.54),差异明显(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重度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一种极为危险的病症,一般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颅脑严重受创。该病症往往伴随大面积颅骨骨折,颅内高压,颅内血肿等,病情发展迅速且极易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1]。患者在颅部遭受重创后,脑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导致脑组织血供不佳,如果合并颅骨碎片、颅内血肿的挤压,形成颅内高压,极易引发脑梗死和诸多并发症,预后不佳。特别是对于耐受力较为虚弱的老年患者,病死率极高[2]。所以,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后的脑梗死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来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该手术方法提高了重度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但有报道称,常规骨瓣减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局限于额颞瓣、颞顶瓣或额瓣,属于局部减压,因此减压十分有限[3],另外由于坏死脑组织清除不够彻底,并发症较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大骨瓣减压术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和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施行常规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P<0.05),提示常规骨瓣开颅术的骨窗面积较小,较难彻底清除脑部坏死组织,使手术治疗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骨窗较小加之减压效果不显著,容易继发脑组织嵌顿性切口疝,进一步诱发脑梗死,这与之前学者的相关结果一致[4]。大骨瓣减压术由于骨窗较大,可以迅速清除颅脑损伤后的血肿,可以在直视下找到出血来源并止血,能够更为彻底的清除坏死脑组织,对硬脑膜下腔进行冲洗,更好的缓解颅内高压,减少术后脑梗死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该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证实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和脑梗死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骨瓣减压术,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后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临床预防效果,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的常规骨瓣减压术。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同时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的是,大骨瓣减压术由于手术创口大,易发生颅内感染,这在本研究中也有所体现。因此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给予适量的抗生素,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

[1] 杨理坤,王玉海,蔡学见,等.控制减压模式治疗兔急性颅高压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8):855-858.

[2] 陈育光.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19-119,120.

[3] 徐守仕,田福.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3):116-117.

[4] 任祖东,黎明,李明,等.标准大骨瓣-控制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6):103-105.

[5] 孙文栋,刘振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和控制性减压术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19): 4731-4733.

[6] 张云东,周济,李兵,等.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6):513-515.

[7] 邓鹏,漆松涛,张喜安,等.去骨瓣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初步分析(附26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8):486-489.

R651.1+5

B

1671-8194(2016)22-0123-02

猜你喜欢

骨瓣颅脑血肿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