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化痰活血方对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

2016-01-29张志辉龚少愚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4000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4期
关键词:热毒证型病机

张志辉 龚少愚(.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4000)



清热化痰活血方对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

张志辉1龚少愚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病理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冠心病的炎症病理,术后仍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目前,术后单纯西医标准治疗并不能完全抑制炎症反应。近来,诸多中医家认为,痰瘀热毒是PCI术后炎症反应的重要病机。许多研究表明,联合应用清热、化痰、活血中药更能有效抑制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清热化痰活血方对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PCI术炎症反应痰瘀热毒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很好地实现了冠脉的血运重建,但是术后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这主要与PCI术所致的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等有关[2]。目前的研究[3-4]表明,炎症反应可能是PCI术后MACE发生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这主要与术中球囊或支架等造成的急性损伤、术后支架的长期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释放等有关[5]。针对PCI术后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MACE,西医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具有一定抗炎作用,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抑制炎症反应。而中医学认为,热毒、痰瘀是PCI术后炎症反应的重要病机[6-7]。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联合清热解毒、化痰、活血中药更能有效抑制术后炎症反应,进一步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率[8-9]。现就清热化痰活血方对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医对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认识的进展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机制与热毒致病理论相似[10]。关于热毒致病,中医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曰“气不得宣畅,壅瘀生热,故心如悬而急,烦懊痛也”;《素问·刺热》提出“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素问·厥论》篇谓“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以上体现了热毒致病在胸痹心痛病中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11],PCI术后患者体内热毒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此类人群多为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其嗜食肥甘油腻之品,多素体肥胖,加上现在体质、气候环境、工作生活习惯等与以往有所不同,易导致热毒的产生,使体内的郁积热毒早已隐藏于体内;另一方面,PCI术时球囊或支架对冠脉造成的急性损伤、术后支架长期刺激,激活机体C反应蛋白、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炎症介质,引起机体一系列炎症反应,这些炎性病理产物相当于中医的内生热毒。有研究[12]显示,冠心病PCI术后痰热证候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提示痰热证型与炎症活动有一定的关系,痰热是这类患者重要的病机。关于瘀血致病,研究认为[13],支架或球囊对血管造成的损伤类似中医学的“外伤致瘀”。血瘀是冠心病PCI术前主要的病机,手术造成术后血瘀证更加明显。另外,PCI术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外源性创伤,使患者遭受金刃之苦,这样导致PCI术后正气亏虚更加严重。如王清任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乏力,必停留为瘀”,心主血脉,术后心气亏虚,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瘀滞不通发为瘀血。百病皆由痰作祟,冠心病属慢性疾病,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气亏虚显著,加之此类患者精神紧张、焦虑,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停,聚而成痰。冠心病PCI术后机体郁积的热毒可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调,影响气血运行,气不行津,血脉不通,加上热毒煎灼津血,津血凝聚成痰瘀。术后慢性瘀血、痰湿又可郁而化热,促进热毒的产生,如《灵枢》云“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可见,痰热瘀能够相互化生、相互胶结,形成热毒、痰瘀互结的病理局面,共同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

2 痰热瘀病机在冠心病PCI术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近来,许多的临床研究[14]表明痰热瘀病机是PCI术后重要病机,在PCI术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彬等在进行PCI术后中医证候特征的调查时发现,术后常见的证候类型有气虚血瘀、痰热互结、气虚痰阻、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等,但是气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痰热互结、气虚痰瘀证[15]。袁长武等在对375例PCI术后患者作证型分析时发现,所占比例最多的是秽浊痰阻证(56%),其次以气虚血瘀、痰阻心脉为主要证型[16]。颜芳等在分析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型规律时发现,血瘀证、气虚证、痰浊及痰热证是PCI术后1周及1月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再狭窄是冠心病支架术后常见的MACE,再狭窄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17]。毛静远等在对56例PCI术后患者研究中发现,其中33例再狭窄组中痰热证占54.5%,显著大于无狭窄组(26.1%)。对46例再狭窄组进行中医证型研究分析时发现,心血瘀阻证组最多占72.22%,痰热互结组45.00%,其次为气阴亏虚组较少[18]。以上诸多研究得出,心血瘀阻、痰热互结,气虚血瘀是冠心病PCI术后常见的中医证型,证实了痰热瘀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3 清热、化痰、活血方对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前,PCI术后西药不能完全抑制其炎症反应,中医在痰热瘀病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病机的侧重点不同,采用清热、化痰、活血中药,同时适当补益正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程文立等发现,PCI术后患者给予清热祛瘀颗粒口服52周后,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发作减少,后观察到患者血中单核细胞NF-κB表达较术前显著下降,且中药治疗组较西医治疗组下降更明显。NF-κB是调控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环节。清热祛瘀颗粒主要有由瓜蒌15 g,丹参30 g,山楂30 g,浙贝母10 g,三七3 g等组成,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功效。该实验提示清热祛瘀颗粒具有一定抑制PCI术后炎症效果,减少了术后MACE的发生[19-20]。hs-CRP是冠心病的强有力炎症标志物,hs-CRP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的炎症反应强弱;MMPs可促进炎症反应,诱导生长因子合成,促进平滑肌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21-22]。魏陵博等发现PCI术后患者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通络合剂(黄连12 g,熟大黄3 g,连翘15 g,野葛根30 g,水蛭6 g,地龙12 g),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效,4周后治疗组患者体内hs-CRP、MMPs-9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3]。四妙勇安汤具有清热解毒及活血止痛功效,该方由金银花、玄参、当归及甘草组成,该方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及稳定斑块等作用。卢正华、何永泉、赵静等[24-26]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中药四妙勇安汤后患者体内CD40-L、tPA、MMP-7及IL-8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张宇等根据PCI术后热毒、痰瘀病机,并兼顾正气亏虚特点,给予益气活血解毒中药(黄芪、丹参、红花、当归、鸡血藤、银花、黄芩、熟大黄、炙甘草)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体内CRP水平,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27]。刘龙涛等根据冠心病PCI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以及患者舌紫暗、有瘀斑等症状,认为属于血瘀证范畴,采用血府逐瘀汤给予中药干预,有效减少了术后MACE发生[28]。另外,刘红樱等根据PCI术后患者乏力气短、舌暗红等证候,拟制的益气活血中药(心悦胶囊)证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干预,可进一步降低PCI术后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29]。刘宏飞等在观察冠心合剂对PCI术后患者NO 及ET-1水平影响时发现,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冠心合剂(黄芪60 g,蒲黄15 g,五灵脂15 g)1周后,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降低。冠心合剂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其升高NO、降低ET-1,提示该方具有改善慢性炎症功能[30]。王燕等对PCI术后患者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1]。可见,近年来的诸多临床研究都证实了联合清热、化痰、活血方能更好地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何劲松等按照“热毒”理论,将4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温除热中药治疗12周,发现中药组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证实了PCI术后“热毒”病机及甘温除热法抑制炎症,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32]。笔者所在科室针对该病痰瘀热病机,研制的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制剂连豆清脉方可以降低hs-CRP及PBL,同时降低LDL-C浓度和AIP,增加LDL-C颗粒直径,具有较强的抗炎症作用。同时还发现该方能够干预Caspase9 mRNA表达,影响Caspase9活化所导致的下游凋亡级联反应,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33]。

综上所述,PCI术后MACE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抑制炎症反应可减少MACE发生率。单纯的西药不能完全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中医学认为,痰热瘀是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重要病机,心血瘀阻、痰热互结,气虚血瘀是冠心病PCI术后常见的中医证型,PCI术后患者给予清热、化痰、活血中药如黄连、当归、黄芩、连翘、金银花、地龙等干预,更能有效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进一步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率。中药通过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炎性病理机制进行干预,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目前冠心病PCI术后病因病机不统一、许多中药临床试验可重复性差、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等,使中药发展和推广受到一定限制。今后的工作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继续探讨冠心病PCI术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便形成专家共识;探寻干预痰热瘀病机更为有效的中药;研究中医证型与炎症介质的对应关系;扩大样本数目,设计更为合理的试验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乃瑞,单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7):3-4.

[2]陈晓洋,涂良珍.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4):361-364.

[3]蓝峰,陈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841.

[4]陈勇骏.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机制及防治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33):7223-7224.

[5]李巍,黄岚.PCI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4):375-380.

[6]李京,张明雪,金跟海.胸痹心痛中医学证机概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430-2432.

[7]丁书文,李晓.试论益气活血解毒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大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141-3144.

[8]吴伟.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药治疗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03-305.

[9]何劲松,刘婧,白法文,等.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 (5):599-600.

[10]张京春,陈可冀.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量化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13-314.

[11]彭锐,吴伟,葛昕.从炎症因子角度谈冠心病热毒病机[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8):732-735.

[12]商晓明,曾庆明,江龙凤,等.中医药对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炎症反应因子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 (1):138-140.

[13]秦合伟,刘萍.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107-1109.

[14]李光辉,张军平,吕仕超.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证候学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2404-2406.

[15]李彬,毕颖斐,赵志强,等.PCI与CABG术后中医证候特征的专家调查[J].天津中医药,2013,30(8):503-505.

[16]袁长武,安冬青,王亚红.对37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证型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1):74-78.

[17]颜芳,张敏州,郭力恒,等.冠状动脉介入特征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309-311.

[18]毛静远,牛子长,张伯礼.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1):958-961.

[19]程文立,吴继全,姜国臣,等.清热祛瘀颗粒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泛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0):3122-3124.

[20]程文立,王勇,陈敏,等.清热祛瘀颗粒对糖尿病Apo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10-212.

[21]王垒,刘惩,胡永寸.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 (18):169-170.

[22]王福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术后再狭窄[J].临床荟萃,2014,29(11):1217-1221.

[23]魏陵博,辛辉,戎冬梅,等.解毒通络合剂对冠心病PCI患者MMP-9、ET-1、NO、hs-CRP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895-1906.

[24]卢正华,孔刚,宫丽鸿.解毒活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D40-L及tPA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781-783.

[25]何永泉,宫丽鸿,高峰,等.解毒活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IL-8及ICAM-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549-1555.

[26]赵静,宫丽鸿,高峰,等.解毒活血中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18):1554-1557.

[27]张宇,常延平,虞东玲.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7):201-203.

[28]刘龙涛,史大卓,陈可骥.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致病临床表征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2,7(2):152-154.

[29]刘红樱,王蔚,葛均波.心悦胶囊防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4,35(15):1-5.

[30]刘宏飞,祝光礼,盛智超.冠心合剂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O、ET-1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0):1179-1180.

[31]王燕,陈晓光,杨学青.补气活血汤预防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1993-1994.

[32]何劲松,刘婧,白法文,等.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 (5):599-600.

[33]朱红俊,陆曙,朱明,等.连豆清脉方可降低动脉硬化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及其校正指数[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 (9):126-128.

·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4-0682-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4.038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635563616@qq.com)

收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热毒证型病机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