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016-01-29张晶
张 晶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ICU,辽宁 大连 116021)
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张 晶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ICU,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 研究加强护理标识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收治的80例患者,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不应用护理标识,为常规组(40例);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中加入护理标识应用,为干预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安全事故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临床对于ICU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应用护理标识,在护士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起到警醒作用,避免出现差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减少患者发生安全事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影响
医院护理管理意指院内有关领导及护理部主任、护士长通过对医院科室风险存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发生原因,整体判断其发生概率及可能造成后果,并制定相应管理模式提高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1]。科室护理管理意指由护士长及科室护士组成护理管理小组,依据医师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制定具体护理服务计划,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为目的,全面利用科室人力资源、医学设备、护士护理技能的活动过程[2-4]。本文研究加强护理标识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收治的80例患者,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不应用护理标识,为常规组(40例);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中加入护理标识应用,为干预组(40例)。其中常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为(36.4±4.8)岁;干预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为(37.5±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ICU收治标准[5]:①各种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②各类创伤引发全身休克或器官衰竭患者;③急性药物中毒患者;④接受器官移植后处于排异期患者;⑤有严重代谢障碍患者。本研究取得所有患者家属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安全管理:ICU应用护理标识是安全管理中关键步骤,科室应成立护理标识设计制作小组,以护士长为首带领科室护士共同完成,护士长负责监督标识使用情况及管理,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情况。1.2.1 患者身份标识:为ICU收治患者制作身份标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及患者疾病类型、患者血型等。将腕带系在患者手腕处,护士执行护理工作时仔细核对,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1.2.2 制作隔离标识:对于长期住院患者进入ICU时应做传染病筛查工作及血液检查,对于发现有真菌感染及传染病时应做好病床边隔离及病室区域隔离,制作警示标识并将其放置在床头,于患者病例及床头卡上标注,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采用隔离方式,严格执行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1.2.3 ICU收治患者大多数为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较急且患者在转入科室前身体预留各种管道,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单独制作管道标识,采用红色标注高危导管,对于红色标志导管应做到及时巡视及查看;采用黄色标注危险程度为中等导管,并于交班时仔细交接;采用白色标注危险程度较低导管,此类导管应每日至少查看1次。将不同颜色标识贴在相应管道处并标明管道相关信息,包括:管道置入时间及位置、管道名称及用途等,以便执行护理操作时能准确分辨管道性质及功能,避免出现差错。输入不同药物时应悬挂警示牌,标明药物输入部位及用途,提醒护士执行操作时仔细核对剂量、用法等。
1.2.4 由于ICU患者病情较急,可能同时泵入多种药物,此时护理人员应将每种药物标注详细信息贴于注射器上,选择不同颜色标注,以便护理人员加以区分。
1.2.5 危险程度高等标识:对于ICU配药室各类药物做好标识工作,包括贵重药品及紧急抢救药品均应做好标记,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养护工作,每日应检查2次以上,及时补充更换等,定期查看贵重药品保质期,在药物储存格贴好标签放置药物时仔细按照标注放入。
1.2.6 科室内区域标识:于科室重点区域制作“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标识,无菌区及污染区标识、垃圾分类标识等;配药室抽屉、柜子等全部贴上标注,将药品及物品依次归纳,按照药物用途及保存方法存放。
1.2.7 制作防止安全事故标识:选用白色硬纸分割成长方形条状,制作不同颜色字体标注如防止导管滑脱、预防压疮产生、防止出现坠床、患者血型标识、患者药物过敏标识及传染病提示等关键词的卡片,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并放置于床头牌旁。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年度患者发生安全事故情况,包括感染、意外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等。统计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90~100分,对于护理服务高度认可,患者感到满意;80~89分,对于护理服务较满意,满足患者基本需求;70~89分,护理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患者一般满意;69分以下,护理服务质量较低,患者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患者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安全事故情况:常规组出现压疮1例(2.5%)、意外坠床2例(5%)、导管滑脱3例(7.5%)、感染2例(5%),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20%),干预组导管滑脱3例(7.5%)、感染1例(2.5%),发生率为3例(7.5%),干预组低于常规组,(χ2=6.588,P<0.05)。
2.2 观察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常规组满意18例(45%)、比较满意6例(15%)、一般满意7例(17.5%)、不满意9例(22.5%),满意度为31例(77.5%);干预组满意25例(62.5%)、比较满意10例(25%)、一般满意4例(10%)、不满意1例(2.5%),满意度为39例(97.5%)。常规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P<0.05。
3 讨 论
ICU又名重症监护室,意指院内专门设立科室,将所有急危重症患者集中,运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支持对患者进行统一、全面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临床对于护理质量要求随之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是判断护理质量重要指标,而ICU收治患者大多为危急重症患者,为更好帮助这类患者恢复健康同时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科室应制定相应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安全管理[6]。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7],ICU科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中重点应用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文经研究得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相符。综上所述,临床对于ICU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应用护理标识,在护士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起到警醒作用,避免出现差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杨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065-1066.
[2] 葛东明,王爱凤,王正梅,等.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8):3437-3439.
[3] 张建勋,张钰,周建芳,等.识别护理标识在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2,33(7):1309-1311.
[4] 王非凡,彭翠香,崔莹,等.护理安全标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427-428.
[5] 夏周萍.护理标识在心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 11(18):1692-1693.
[6] 童莉莉,傅巧美.神经外科监护室护理标识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734-737.
[7] 赵静.ICU预防院内感染隔离标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6-888.
R47
B
1671-8194(2016)35-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