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6-01-29陈杰英
陈杰英
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杰英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脑梗死;急性期;康复护理;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残率较高,此类患者可存在负性心理情绪,影响到临床治疗和康复效果。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观察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脑出血所致脑梗死、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血液系统及造血系统疾病、不能和医护人员正常语言交流以及不能完成实验过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平均年龄(66.4±3.9)岁,女18例,平均年龄(65.1±4.5)岁;病程最短3.1年,最长8.9年,平均病程(5.4±2.1)年;文化程度:大学及大专文化14例、中专及中学文化21例、小学及文盲5例。对照组男23例,平均年龄(65.1±4.3)岁,女17例,平均年龄(64.2±3.9)岁;本组患者病程最短3.5年,最长9.1年,平均病程(5.5±2.7)年;文化程度:大学及大专文化13例、中专及中学文化22例、小学及文盲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病情改变情况、用药指导、简单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心理护理干预。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因为病情及躯体相关功能障碍,存在心理负性情绪,同时害怕和担心家人对其置之不理等,导致患者心理压力程度增加。所以,对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要充分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对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干预。首先患者所在病房环境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培养患者相关兴趣,利于长期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教会患者放松心情,缓解患者心理负性情绪。②康复护理干预。首先在责任护士的带领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为其制定有计划的康复护理计划。在急性期康复护理干预下进行康复训练:发病后的第1周,护理人员和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护理干预,包括正确摆放肢体、对患者进行按摩、定期变换体位等,15~30min/次,2次/d。发病后2~3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康复锻炼,如床上单双桥训练、训练患者的排便、翻身等动作,对患者的起、坐、站等动作进行训练,1~2次/d,30~40min/次。而后根据患者具体功能锻炼情况,制定进一步改善其运动功能的功能锻炼计划。
1.3 观察指标 采用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2、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评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2、3周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2、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0.11±3.69)、(22.91±2.14)、(18.19±1.87)、(15.63± 1.04)分;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2、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0.23±2.01)、(26.69±2.71)、(22.39±2.17)、(20.69±1.56)分。干预前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不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2、3周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分别为(15.23±2.58)、(26.98±3.11)、(32.94±2.34)、(46.62±4.61)分;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2、3周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分别为(15.44±2.69)、(19.63±3.32)、(22.64±3.04)、(30.17±5.14)分。干预前观察组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同时间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脑梗死急性期除了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在其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护理干预是改善此类预后的关键[1,2]。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功能恢复方面必不可少。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来说,心理情绪改变常常存在,改善此类患者心理情绪对提高其康复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康复护理在此类患者功能锻炼中起着协调、协助及督促作用,是此类患者实施康复锻炼的前提和康复锻炼计划的制定及实施[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情况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所以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1]杨文郁,赵玉莲.急性期脑梗死药物治疗中的护理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13.
[2]刘华丽.15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药物治疗的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8,5(30):124.
[3]王莹.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4,10(17):24-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65
2015-08-24]
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