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贲门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1-29董亚辉
董亚辉
早期肠内营养在贲门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董亚辉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贲门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贲门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
早期肠内营养;贲门癌;营养支持
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种类之一,此类患者因为吞咽障碍、肿瘤自身消耗、术前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所以营养支持对此类患者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贲门癌患者,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此类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贲门癌病例共80例,均为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病例,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同时排除不能参与本实验过程或不愿意参与本实验患者、不能够积极配合医护操作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2±6.3)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7±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干预,肠外营养支持含有脂肪乳剂、氨基酸、糖、维生素等成分,摄入热量和肠内营养相同,经静脉滴注途径给予,输注量为2500~3000ml/d,直到患者的肠道功能有所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输注过程中根据患者进食量调整输液量,连续应用时间9~12 d。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采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高能量高蛋白,能量为2100 kJ/瓶)、高能要素合剂(短肽氨基酸型,能量为2090 kJ/袋),本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给予5%葡萄糖盐水输注(输注量为500ml),术后第2天给予高能要素合剂1000ml,术后第3天给予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保持恒温输注),输注速度为80~150ml/h,根据患者反应情况(是否有反流、腹胀等)逐渐增加到全量1500~2000ml/d,患者术后6~8 d可经口进食。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的体重;测定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术野感染、心律失常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1 d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8.3±5.4)kg、(30.2±3.6)g/ L、(195.0±23.0)mg/L、(112.2±5.8)g/L。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7.4±3.6) kg、(37.3±4.1)g/L、(241.5±21.0)mg/L、(108.9±13.2)g/L。对照组组患者术前1 d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9.6±6.1)kg、(31.1±4.2)g/L、(197.8±17.2)mg/L、(113.6±6.6)g/L。对照组患者术后第8天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3.9±7.1)kg、(31.2±2.8)g/L、(193.6±12.8)mg/L、(103.9±7.9)g/L。术前1 d观察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8天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术野感染1例,心律失常3例)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术野感染2例,心律失常8例)发生率为3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数贲门癌患者存在吞咽进食困难,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同时由于肿瘤本身消耗因素以及手术创伤等,此类患者可存在营养不良[2,3]。而营养不良会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所以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需要及时有效改善,营养支持是改善此类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而对于贲门癌患者来说,术后2 d左右胃的功能的得到恢复,大肠功能可在术后3~5 d内恢复,而小肠功能恢复是在术后的数小时,小肠蠕动及消化功能术后6 h后可恢复正常,这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理论根据[4-6]。所以早期肠内营养的早期为术后6~12 h即可开始实施营养支持。在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实施了早期营养支持。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同期的上述指标(P<0.05),说明观察组营养支持产生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能够显著改善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再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改善后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且优于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所以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贲门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
[1]尤俊,秦维霞,吴培仁,等.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的对比研究.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3(2):78-80.
[2]黄向华,王伟,王强,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5(4):389-391.
[3]万清廉,于洪涛,侯向生.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0(14):3416-3417.
[4]杨长刚,陆松华,景仕银,等.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6(2):128-130,133.
[5]万清廉,侯向生.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应用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8(19):56-57.
[6]胡彬,庄翔,杨晓军,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预防与非手术治疗.肿瘤预防与治疗,2014,3(4):181-1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83
2015-09-30]
473000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