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1-29黄路路
黄路路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路路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宫腔镜下实施电切术及刮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月经量、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12个月的月经量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月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率为62.0%(31/50),对照组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率为60.0%(30/50),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电切术;刮宫术
子宫内膜息肉是女性常见的良性子宫内膜病变,也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宫腔镜技术已经在子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检出率也在不断升高。通过宫腔镜治疗子宫疾病在临床中也不断增多[1,2]。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观察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宫腔镜下刮宫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上述患者手术前3个月均未应用过激素类药物,同时排除月经异常、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异常、宫颈细胞检查结果提示为异常、子宫内膜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丈夫为不育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0.1±2.8)岁,年龄最小21岁,最大40.5岁,平均病程(4.6±3.1)年,最短病程为1.2年,最长9.6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9.5±3.2)岁,年龄最小22岁,最大40.9岁,平均病程(4.5±3.2)年,最短病程为1.3年,最长9.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月经结束3~7 d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行膨宫,膨宫压力为90~100mm Hg (1mm Hg=0.133 kPa),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在截石位下实施手术,消毒处理后,置入宫腔镜并膨宫,流量为150ml/min。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在宫腔镜下行环状电极从息肉的基底部实施电切,对息肉旁的子宫内膜进行适当切除,对宫腔实施负压吸引。对照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在宫腔镜下,采用刮匙定点刮除,先确定息肉疾病情况(息肉位置、息肉的大小及具体数量),根据息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刮匙对息肉进行刮除。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安宫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15,批号:121201)治疗,剂量为4mg/次,2次/d,连续服用12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宫腔感染、宫腔粘连、子宫穿孔、大出血、子宫周围脏器损伤等)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术后3、6及12个月)的月经量及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1.1)ml、(10.3±2.6)min、(3.1±0.6)d。对照组分别为(4.2±1.0)ml、(11.1±2.1)min、(3.5±0.8)d。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月经量改变情况及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宫腔感染、粘连、子宫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前月经量为(341.2±20.1)ml,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分别为(126.3±18.6)、(144.3±17.6)、(184.3±17.6)ml。对照组患者术前月经量为(340.2±17.5)ml,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分别为(255.6±14.8)、(294.1±19.6)、(331.5±25.6)ml。两组患者的术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月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率为62.0%(31/50),对照组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率为60.0% (30/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随着宫腔镜技术发展,宫腔镜在子宫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应用越来越多。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多。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主要是电切术和刮匙刮宫术[3,4]。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结果显示,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但电切术的术后不同时间月经量低于对照组同期的月经量,说明电切术在一定程度优于刮匙刮宫术。而对于宫腔镜下手术来说,其手术创伤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不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5,6],所以宫腔镜下两种手术方法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率均>60%。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罗雪梅,程秋蓉,孟晓军,等.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0,4(6):588-590.
[2]唐华栋,王慧英,郝增平,等.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特点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3(1):29-32.
[3]施晓波,张江霖.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11,7(5):471-473,477.
[4]孟丽,赵肖丽,李芳,等.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中国内镜杂志,2012,8(1):78-80.
[5]张继东,夏恩兰.宫腔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09,5(9):949-951.
[6]李红梅,张洁,王秀艳.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108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3,7(3):339-3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47
2015-09-15]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