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分析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闫 红

(辽宁省沈阳急救中心沈河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分析

闫 红

(辽宁省沈阳急救中心沈河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进行抢救治疗的7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均给予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伤势过重现场抢救无效而死亡,71例患者经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后,病情得到控制,抢救的成功率达98.61%。结论 及时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干预,能终止患者的损伤,保证其生命体征的平衡,为院内救治及护理提供了有力条件。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现阶段,随着基础建设的增多、交通的发达,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性创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1],这类患者的病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急危重、并发症较多、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等特点。患者可能由于大出血等原因出现创伤性休克,一般病变早期没有典型的阳性体征,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进而失去最佳的抢救的时机。所以,早期准确评价创伤性休克,及时采取有效的院前救治是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现选择2014 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进行抢救治疗的7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一步了解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进行抢救治疗的7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40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0.25±6.36)岁。其中,机体脏器损伤者25例,多发性骨折者19例,脏器合并骨折损伤者21例,其他损伤者7例。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进行院前急救。

1.2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达到事故现场后,综合考虑现场环境的安全,然后立即为患者进行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检查。对于伴有呼吸骤停或者心搏的患者,必须立即给予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操作[2]。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或是开放性外伤的患者,进行加压包扎,或是在近端应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对于存在血气胸的患者,给予吸氧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等抢救措施。对于骨折的患者,应先进行清创、止血等处理,然后再用夹板外固定,送回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一旦确诊为创伤性休克,应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一般视患者的情况进行扩张容积等抗休克治疗。30~50 min内迅速滴注总量为1500~2500 mL的液体,以便患者血压升高至正常水平下限。晶∶胶液体的比例通常为3∶1。晶体液的主要成分为平衡盐液或者生理盐水,胶体液的主要成分为中分子羟乙基注射液或者低分子右旋糖酐。并且,紧密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指标,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对休克程度进行评估。等到患者血压基本稳定后,急诊实施相关手术使活动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术前应辅助相关检查,通知备血。

1.3 护理措施

1.3.1 恢复血量循环:恢复血量循环是急诊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关键,医务人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必须默契配合,分秒必争,护理人员的护理要点在于及时准确,帮助医师成功抢救患者。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理的静脉留置针,以便治疗输液及用药。注意输液治疗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输液部位,规避受伤部位周围的大静脉。与此同时,对于腹部或以下损伤的患者,应选择上肢、颈部静脉;对于腰部或以下损伤的患者,应选择下肢静脉。补液时,需迅速、大量,确保补液及时有效。

1.3.2 保暖:休克时,患者常伴有四肢冰凉、皮肤湿冷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应注意加强保暖,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受寒,避免休克加重。尤其是冬季,更需要加强保暖以利于休克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果患者体温过低,应将室温适当调高,为其添加衣物。

1.3.3 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伤势严重,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抢救治疗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

2 结 果

本组72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伤势过重现场抢救无效而死亡,病死率1.39%;71例患者经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后,病情得到控制,抢救的成功率达98.61%。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前进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为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的成功率、减少转送途中的风险[3],医院人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在院前抢救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医师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做好急救车、急救物品等消毒剂准备工作,每天合理安装调试急救设备,确保其处于待用状态。与此同时,从患者角度出发、接诊、转运至抢救、手术等急救护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急诊抢救的成功。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抢救的成功率达98.61%,1例患者因伤势过重,心跳骤停而死亡。总之,及时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干预,能终止患者的损伤,保证其生命体征的平衡,为院内救治及护理提供了有力条件,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苗金丽,李新玲.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0,12(5):45-46.

[2] 彭素娥,杜金莲.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3(7):63-64.

[3] 陶世珍,汪学付.创伤性休克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7-9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264-01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