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2016-01-29范宏博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7期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液

范宏博

(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检验科,吉林 舒兰 132602)

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范宏博

(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检验科,吉林 舒兰 132602)

目的 研究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具体情况以及预防贫血的措施。方法 选择50例贫血患者及50例身体健康的人群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贫血组患者的RDW为(18.97±1.24)fL,MCV为(70.89±5.64)%,MCH为(20.69±4.59)pg;对照组分别为RDW为(12.26±1.07)fL,MCV为(89.70±4.33)%,MCH为(28.35±3.69)pg;贫血组患者的RDW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MCV、MC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检验中,贫血患者可通过MCV、MCH及RDW水平来进行诊断,同时具备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贫血;血液检验;临床分析;预防措施

贫血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头昏等呼吸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损伤,同时导致多种疾病出现。临床上依据患者的不同发病机制,将贫血分为缺铁性、地中海、溶血性、巨幼细胞性、铁粒幼细胞性、慢性感染性、急性失血性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个类型,根据贫血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因而诊断贫血类型对于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最常见的为缺铁性贫血[1]。最常规的检查方法即为血常规,这也是对贫血做出诊断的最基本辅助检查方法,为了对血液检验对贫血的诊断的价值情况。我院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诊治的50例贫血患者及50例正常人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诊治的50例贫血患者及50例正常人群,所选的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同时无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贫血组的50例患者中,31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在19~63岁,平均为(31.2±2.3)岁;正常组的50例患者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在19~66岁,平均为(32.5±2.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操作方法:所选的人员的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抽取血液量为5 mL,之后将抽取的血液评分到两个试管中,运用EDTA-K2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后保存下来;正常组患者常温条件下进行操作,贫血组患者需要在冷藏条件下实施,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内,对两组人员血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1.3血常规标准。RDW正常范围值:10.5%~14.5%;MCV正常范围值:82~92 fL;MCH正常范围在:26~32 pg;贫血诊断为MCV低于79 fL,RDW超过14.5%。

1.4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RDW、MCV、MCH,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贫血组患者的RDW为(18.97±1.24)fL,MCV为(70.89±5.64)%,MCH为(20.69±4.59)pg;对照组分别为RDW为(12.26±1.07)fL,MCV为(89.70±4.33)%,MCH为(28.35±3.69)pg;贫血组患者的RDW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MCV、MC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贫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可同时诱发很多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相关资料指出,全球约有1/4的人群存在贫血情况,其中最常见的为缺铁性贫血,长时间的缺铁性贫血会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杀菌能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性疾病,而且病情迁延难愈,病程较长,但是因患者早期病变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特异性不强,常常不会对此产生重视,因而提升贫血重视程度,及早对贫血做出明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贫血为一种症状,不是指具体的疾病,在临床上所有疾病都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很多原因引起的贫血与血液性疾病具有类似的表现,但前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在对贫血进行诊断时最主要的辅助检查即为血常规。本文研究指出,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贫血组患者的RDW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MCV、MC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这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基本接近,说明在诊断缺铁性贫血时可利用上述指标进行鉴别,以此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另外,临床上能够对血液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需要注意规避标准出现溶血的情况,需要关注时间问题、温度问题、提升疾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操作人员的规范性,在真正的采集标本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检验误差出现;在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查时,对于不同部位血液标本采集会引起误差,因而对于贫血的诊断应明确采集的部位;由于人在餐后的血糖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会升高,增加体内胆红素的量,这样就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最终导致结果不准确。作为医护人员有义务提醒患者第二天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运动会大量出汗,呼吸加快,这样不利于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而应告知患者采集血液前不可做剧烈运动,保持安静状态。综上所述,在血液检验中,贫血患者可通过MCV、MCH及RDW水平来进行诊断,同时具备操作简便的优点,在通过合理的对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进行纠正,能够有效提升诊断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孙永谦.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5):456-457.

[2]潘飒,崔娜.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520-521.

R556;R446.11

B

1671-8194(2016)27-0025-01

猜你喜欢

缺铁性贫血血液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缺铁性贫血26例临床报告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