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腹泻病的概述及病因

2016-01-29毛桂龙霍斌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病机制概述病因

毛桂龙 霍斌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儿内科,100085)



儿童腹泻病的概述及病因

毛桂龙霍斌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儿内科,100085)

【摘要】文章介绍儿童腹泻病的概述、病因、发病机制。

【关键词】腹泻病;儿童;概述;病因;发病机制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4.001

1 概述

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调查显示,腹泻病约5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且<5岁儿童腹泻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国患病人次数的1/3,<5岁儿童腹泻病的年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在临床工作中,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病发病率最高,<1岁约占50%,腹泻病是<5岁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婴幼儿体质增强、腹泻病防治工作的普遍开展,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降低。

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且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液体食物摄入量多,胃肠道负担重;机体及胃肠道黏膜防御能力差;肠道菌群建立不完善,易受肠内环境变化或滥用广谱抗生素等影响,引起菌群失调;另外,人工喂养婴儿缺少母乳中的大量体液因子、溶菌酶、溶酶体等,且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等因素影响。故婴幼儿易患腹泻病。

2 病因

引起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

2.1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2.1.1病毒感染 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其次为星状病毒、诺如病毒属等,此外,还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

2.1.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

2.1.2.1致腹泻大肠杆菌 根据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分为5大组。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最早发现的致腹泻大肠杆菌。EPEC侵入肠道后,黏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肠黏膜微绒毛破坏,皱襞萎缩变平,黏膜充血、水肿而致腹泻,可累及全肠道。②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可黏附在小肠上皮刷状缘,在细胞外繁殖,产生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引起腹泻。③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可直接侵入小肠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也可黏附和侵入结肠黏膜,导致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该菌与志贺菌相似,两者O抗原有交叉反应。④出血性大肠杆菌(EGEC):黏附于结肠产生与志贺杆菌相似的肠毒素(vero毒素),引起肠黏膜坏死和肠液分泌,致出血性肠炎。⑤黏附-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以集聚方式黏附于下段小肠和结肠黏膜致病,不产生肠毒素,亦不引起组织损伤。

2.1.2.2空肠弯曲菌 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空肠弯曲菌)所引起。致病菌直接侵入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引起侵袭性腹泻,某些菌株亦能产生肠毒素。

2.1.2.3耶尔森菌 除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外,还可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

2.1.2.4其他 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腹泻。

2.1.3真菌 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婴儿以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多见。

2.1.4寄生虫 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2.1.5肠道外感染 有时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炎、阑尾炎脓肿等)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2.1.6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 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水平之外,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2.2 非感染因素

2.2.1饮食因素 ①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母乳喂养过早添加辅食;果汁,特别是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②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蛋白等过敏而引起腹泻。③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

2.2.2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3 发病机制

导致腹泻的机制有: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渗透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分泌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渗出性”腹泻及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等。但临床上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4-0001-02

收稿日期:(2016-01-26)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概述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双功率模块简述
羌医学病因病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