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腕踝针治疗踝关节扭伤35例

2016-01-29吴登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0期
关键词:腕踝针痛点踝关节

吴登峰

(湖南省洞口县解放军96321部队卫生队,422300)



·针灸疗法·

留置腕踝针治疗踝关节扭伤35例

吴登峰

(湖南省洞口县解放军96321部队卫生队,422300)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扭伤发生后,对于个人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最初在遇到踝关节扭伤的伤病员时,处理常予以初期的冰敷制动及后期的理疗,外用膏药,这些方法虽然对踝关节扭伤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否能找到更为简单易行,且治疗效果突出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笔者的追求。在对腕踝针的学习过程中,将其试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对于踝关节扭伤,其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现将有完整的治疗及随访记录的35例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5例病人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年龄17~58岁。伤后即刻就诊者5例,均在冰敷2 h后再行腕踝针治疗;其余病人均为伤后数小时到3个月不等,均直接予以腕踝针治疗。过去曾有踝关节扭伤病史,因活动后伤情复发者11例,其余24例为首次受伤。所有病人均已排除踝关节局部骨折和脱位。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先以手指在患者足踝部位伤处周围进行按压,并让患者活动踝关节,找出扭伤的最痛点,然后用0.25 mm×25 mm的针灸针,在内踝与外踝连线以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距离处,痛点最明显的上方,正对痛点将针快速刺入皮下至浅筋膜层,放平针身,在浅筋膜层内均速、缓慢地推进,直至针身完全进入软组织内,推进针身过程中应无疼痛感,如有疼痛感,则稍微改变进针方向及进针层次。如患者局部疼痛面积较大,可并排刺入两到三针,将针留置,并外用创可贴固定,嘱患者留针一夜,并在第二日晨起时自行将针拔除。以上治疗每日1次,最多进行7次治疗。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症状与体征消失,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显效:主要症状与体征消失,但运动后患部有轻微不适。有效:症状与体征减轻,功能好转,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无效:治疗l周无明显改善者。

结果:本组35例患者,治愈28例,占80.0%;显效4例,占11.4%;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其中有22例患者经一次治疗后感觉到局部疼痛轻微或不痛,活动无障碍,达到显效标准。

典型病例

患者,女,42岁,于3个月前在行走时不慎致右踝关节扭伤,当时右踝关节明显肿胀,经某医院处理,给予外敷中药及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肿胀消退,但仍感觉右侧踝关节处有疼痛感,活动时加重。查:右侧踝关节外踝前下方处有明显压痛,无肿胀,足背向内下方跖屈时疼痛加重,予以腕踝针,针入后15 min即诉疼痛减轻,给予长留针,外用创可贴固定针柄,嘱患者第二日起床后再自行拔除。第二日患者前来复诊,诉针灸后疼痛减轻明显,要求多进行几次治疗。故又连续治疗4次。半个月后回访患者,局部已无疼痛,活动自如。

体会

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结合传统针刺与现代神经学理论发展而来,因只在四肢的腕踝部行皮下浅刺以治病而得名,其将手腕及足踝部表面皮肤分为十二个部位,通过不同部位的单独针刺及组合针刺分别能治疗不同的疾病,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明显,具有易学易记、易操作的特点,没有针灸基础的医护人员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即能掌握操作要领,应用于临床,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在最初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是在局部留针30 min,后经临床实践发现,将腕踝针长时间留置于治疗部位,其治疗效果较常规留针时间的治疗效果要好,因此开始进行长时间留针。因为晚间伤病员休息时间活动相对较少,根据伤病员的活动规律,认为留置一夜比较好,并且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针灸针为不锈钢制作,其刚性强,活动度差,有时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刺到血管及神经引起疼痛,在以后的临床运用过程中,能否使用埋线的方法来达到长期留置针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疾病,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进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有时疼痛范围比较广的踝扭伤病人,仅使用一针进行治疗的话,效果不明显,如附近再刺一针或多针并列针刺,其效果有所提高,故认为在临床实践中,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经验,可进行不断地探索,将此种针法的疗效进一步提高。

2015-12-11)

猜你喜欢

腕踝针痛点踝关节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