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2016-01-29刘巧伟翟俊玲指导老师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泻心汤主任医师胃脘

刘巧伟 翟俊玲 指导老师:王 昊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450000)



王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刘巧伟 翟俊玲 指导老师:王 昊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450000)

王昊;慢性胃炎;临证经验

王昊,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河南省肝病学会委员,河南省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二期学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病、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慢性胃炎属中医“痞满”“痞塞”等范畴,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此病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1]。《素问》认为:“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脾胃均属中焦,胃为阳土,主受纳,而脾为阴土,主升降,脾升胃降便可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达到通畅气机的目的。脾胃失和、中焦阻滞、升降异常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外邪入侵、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不畅是主要致病因素。脾为生痰之源,长期脾虚可蕴湿生热,湿热内聚,阻滞气机,最终导致脾虚寒湿内蕴[2]。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被列为胃癌前状态[3],从正常的胃黏膜发展为胃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积极治疗是防止胃癌发生的重要环节。目前西医药对于癌前病变尚无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药凭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改善胃脘胀痛、心下痞、食后胀甚、反酸等症状,而且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癌前病变。此病在临床上表现出证型不一,病机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但均有脾胃阴阳失调、病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特点,故王昊主任医师选用《伤寒论》的半夏泻心汤并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加减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王昊主任医师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王昊主任医师认为,脾胃阴阳失调是慢性胃炎发生的根本原因。生理上脾脏胃腑相反相成,协调统一,形成相互对立又和谐的统一体,共同完成“土脏”系统作为后天之本的功能,纳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精)营养周身及促使糟粕顺利排出体外。脾脏与胃腑在生理上的这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关系一旦由于各种原因被打破,就会出现脾胃不和的病理表现。即两者各从其本性,表现出功能两极分化、各自为政及气机互不交通的痞塞之症。正如清代张锡驹在《伤寒论直解》中记载“痞者,否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上下交,水火济谓之泰;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上下不交,水火不济,谓之痞”。慢性胃炎是由内因、外因双重作用所致,前者包括情绪、饮食和体质,后者包括邪毒入侵,通常情况下二者兼有[4]。病因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通常最后虚实夹杂,虚证包括胃阴不足、脾阳虚弱的症状;实证包括郁热、瘀血阻络、湿邪犯胃及肝气郁结等[5]。临床上常分为以下几型:脾胃虚寒型、肝郁化热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亏虚型、瘀血停滞型,病情逐渐加重。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治疗上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王昊主任医师对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王昊主任医师采用辛开苦降法(主要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此法具有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腹胀等。基础方由半夏10 g,生晒参15 g,柴胡15 g,白芍20 g,白术20 g,茯苓30 g,香附6 g,陈皮15 g,砂仁6 g,郁金15 g,枳实20 g,旋覆花30 g,莪术10 g,金钱草30 g,甘草6 g等组成。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立法,寒热平调,包括辛味药物和苦味药物,辛味药物具有散结、行气的作用,苦味药物具有降泄、利下的功效。

根据中医辨证,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湿热蕴蒸者,重用黄连、黄芩,加大黄;脾虚夹湿者,加茯苓、薏苡仁;肝气犯胃者,加佛手、柴胡;气滞血瘀者,加丹参、五灵脂;脾胃虚寒者,重用干姜,加吴茱萸;疼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纳差甚者,加鸡内金。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间断胃脘部痞闷不适2年余,近1个月呈进行性加重。2015年7月门诊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慢性胃炎。现症见胃脘部痞闷不适,嗳气,反酸,腹胀,纳差,舌淡红,边有齿痕并有少量瘀斑,脉细涩。证属脾胃不和,瘀血阻络;治以调和脾胃,活血化瘀。拟方:半夏10 g,柴胡15 g,白芍20 g,生晒参15 g,白术20 g,茯苓30 g,陈皮15 g,砂仁6 g,郁金15 g,枳实20 g,莪术10 g,川芎10 g,黄芩10 g,干姜6 g,麦芽30 g,金钱草30 g,山楂30 g,神曲15 g,莱菔子15 g,瓜蒌15 g,黄芪30 g。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1个月。嘱其服药期间注意调整心态,生活起居有常,适当体育锻炼。1个月后二诊:患者自诉胃脘部痞闷不适、纳差明显改善,在上方基础上去干姜、黄芪,加吴茱萸,继服。此后每个月辨证加减药物一次,随访半年,患者体质精神均佳。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8-199.

[2]周书.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脾虚型)42例[J].世界中医药,2012,7(2):130.

[3]王立群,陆为民,周晓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0,16(9):121-122.

[4]王凤云.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J].中医学报,2010,25(3):522-523.

[5]胡跃军.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2):209-211.

2016-01-04)

猜你喜欢

泻心汤主任医师胃脘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