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比分析

2016-01-29殷楠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四联三联螺杆菌

殷楠楠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比分析

殷楠楠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药物采用胶体果胶铋+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药物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治率为82.4%,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为58.8%。实验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四联疗法具有更高的根治率,且其疗程更短,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其与胃癌和胃黏膜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能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还能预防溃疡的复发,促进完全康复[1]。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很多,然而大部分方法存在着真正根除率低,而不良反应高的缺点,且随着临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的增多,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难度明显增加。本研究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取得不错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为(40.6±4.2)岁;对照组51例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为(41.7±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药物采用胶体果胶铋+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对照组则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药物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实验组患者口服胶体果胶铋150 mg,每日3次,奥美拉唑20 mg,2次/天;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甲硝唑,0.4,2次/天,疗程10 d。对照组: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的用法用量与实验组一致。

1.3 疗效判定:停药8周后,对患者进行胃镜,尿素酶等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有效:患者腹痛有所减轻,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无效:患者腹痛未缓解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 for windows对两组指标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x-±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显效42例,有效5例,幽门螺杆菌根治率为82.4%;对照组治疗显效30例,有效12例,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为5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幽门螺杆菌能够促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且能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反复发生,其与胃癌和胃黏膜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2]。临床治疗多采用针对患者的对症治疗外,还采用药物控制幽门螺杆菌。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很多,然而大部分方法存在着真正根除率低,而不良反应高的缺点,且随着临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的增多,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难度明显增加[3]。传统治疗方案采用PPI+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但随着耐药性的产生等问题,其疗效越来越差,且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已较少应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采用以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加用两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疗法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适当的药物剂量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药物的效用。采用以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将疗程缩短了许多,虽仍存在不良反应的问题,但其疗效缩短使医疗费明显减少,经济安全,具有更高的根治率。传统的PPI+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良反应大,治疗周期长等,目前最新应用的短程四联疗法则避免了上述的问题,明显提高了疗效。采用含有铋剂治疗的方案其主要机制为:①联合应用抗生素能快速有效的抑制和根除幽门螺杆菌,且铋剂的存在有效的减少了耐药性的产生;②铋剂能够与胃酸结合形成一种白色的沉淀,能附着于炎性或溃疡表面,与表面蛋白结合形成铋-蛋白质复合物以保护胃黏膜,能有效保护炎性或溃疡部位免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③铋剂能有效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黏蛋白的分泌,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四联疗法相比较三联疗法具有更高的根治率,且其疗程更短,经济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可作为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 杨流腾.2种三联疗法和两种四联疗法根除Hp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1-42.

[2] 刘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疾病及其治疗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19-120.

[3] 张建伟.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和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9):92-93.

R573

B

1671-8194(2016)34-0090-01

猜你喜欢

四联三联螺杆菌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左肺动脉狭窄的处理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OipA6间接ELISA法的建立
四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130例
“四联疗法”治疗肛裂11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