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在上尿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6-01-29高占峰
高占峰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在上尿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高占峰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在上尿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需进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的上尿路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数表法选择的100例中50例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治疗;50例为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所用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的剂量、住院天数。结果 腹腔镜组所用手术时间高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组、术后止痛药物应用的剂量少于开放组,两组三项指标比较P<0.05;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这两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上尿路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且术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开放式全切除;上尿路恶性肿瘤
上尿路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泌尿系统肿瘤的疾病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据不完全统计,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左右[1]。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近年来在上尿路恶性肿瘤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术后恢复较慢。腹腔镜下治疗可以规避传统术式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是目前临床手术的主流趋势[2]。本文主要通过我院100例上尿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探讨后腹腔镜术式的优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上尿路恶性肿瘤的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50例患者为开方式手术治疗。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范围在33~68岁,平均年龄为(47.3±11.7)岁,体质量范围在55~70 kg,平均体质量为(64.8±11.6)kg。其中左肾盂癌35例、右肾盂癌28例、左输尿管癌21例、右输尿管癌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后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全麻手术,进行气管插管,保留输尿管。患者取健侧卧位,并于背侧略倾斜约15°,将肾桥抬高。再腋中线髂嵴上方2 cm处做开口。逐层剥离筋膜、肌肉,进入腹膜的空隙。将此空隙完全清晰的暴露于腹腔镜下,侧腹膜与腹腔镜相连,通过疏松的结缔组织,钝性分离十二肋尖平面以下腋后线至腋前线之间的腹壁筋膜与腹膜后脂肪, 直视下在腋后线十二肋缘下置入10 mm Trocar,肋缘下腋前线处置入5 mm Trocar。肾动脉鞘膜的切口使用超声刀切开,然后连接吸引器,使用操作杆钝性分离,将肾动脉暴露,腹侧的钝性分离需要在筋膜附近无血管处进行,分离后将肾脏剥离至腹侧,并对肾静脉进行结扎。当病灶处在患者左侧方,需要将肾上腺的中央静脉和性腺静脉游离出来,然后将肾上腺底部脂肪囊与肾上极实质表面之间分离肾上极[3]。手术完成后使用超声刀电凝止血。对手术部位重新消毒,取患者的患侧下腹部腹直肌外侧缘做切口,暴露出腹部筋膜、膀胱,以输尿管口为半径,将膀胱壁瓣2~3 cm全部切除。取出标本后关闭膀胱,放置引流管将切口关闭。
开放式手术:患者全麻,腰部垫高,取患侧腹直肌外侧缘做切口,倾斜向内下方,逐层剥离皮下组织、半月线、腹内外斜肌、钝性分离腹膜,与前壁组织分离开。使用S钩拉开,暴露腹部主动脉,找到输尿管结扎从肿瘤下方开始,直至肾门部,切断肾动静脉,将游离出的输尿管轻轻拖出,止血钳夹闭膀胱壁切除后,将标本取出,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壁,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所用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的剂量、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比较P<0.05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3±26)min,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33±20)min,两组比较t值为2.87,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8±27)min,开放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77±28)min,两组比较t值为-8.06,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5.8±7.7)h,开放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6.4±7.9)h,两组比较t值为-0.27,P>0.05;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的剂量使用为(37.8±14.9),开放组患者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的剂量使用为(51.2±20.1),两组比较t值为-2.97,P<0.05;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8.1±1.5)d,开放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3±1.4)d,两组比较t值为-1.2,P>0.05。
3 讨 论
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上尿路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一般包括有患侧的肾脏、输尿管全长以及输尿管开口周围的部分膀胱壁,而传统的开放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程度的创伤、患者疼痛感较强,且术后恢复更慢。后腹腔镜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且国内外相关的报道也有很多[4]。本文综合例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的优点,采用新型的后腹腔镜和小切口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来治疗上尿路恶性肿瘤患者,从结果来看,节省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同时术后的患者疼痛度降低,患者止痛药物应用减少。而两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了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符合该病的治疗原则[5]。而后腹腔镜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这可能与可操作性不熟练有关,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对于该术式的操作熟练程度会有所提高,手术时间也会随之缩短。后腹腔镜手术这一术式的亮点在于在切除肾脏以前,先夹闭输尿管,以防止肿瘤细胞在切除肾脏时进行输尿管种植,患肾被切除以后,直接将穿刺点的切口进行缝合,这样操作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6]。采用下腹部的小切口还可以将膀胱的切口缝合,以免出现漏尿的情况,止血效果好,防止肿瘤发生转移。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上尿路恶性肿瘤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疼痛度降低,术后恢复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潞林,黄毅,卢剑,等.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5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27(7):450-452.
[2] 吴利兵,黄双雯,张佳,等.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恶性肿瘤(附37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2,52(47):46-47.
[3] 吴波,孙光,吴长利,等.后腹腔镜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16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5):355-357.
[4] 毛全宗,李汉忠,荣石,等.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9):588-590.
[5] 邱敏,侯小飞,肖春雷,等.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与膀胱袖状切除术的三种术式比较(附110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25(11):839-842.
[6] 赵磊,马潞林,黄毅,等.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肾盂癌22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6(2):106-107.
R737.11
B
1671-8194(2016)34-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