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2016-01-29薛桂彬
薛桂彬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 骨科,江苏 淮安 223400)
探讨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薛桂彬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 骨科,江苏 淮安 223400)
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处理方式。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48例,术前均有效诊断,确诊后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法,探讨处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随访半年至1年,总有效率为89.6%。结论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需及时诊断并有效处理,以促进康复。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隐性感染;诊断;处理方法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率极高的并发症之一为感染,据报道[1]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20%,若未及时有效处理会导致内固定松动、骨不愈甚至延迟愈合等。与常规感染相比,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其属于亚临床感染,是机体遭受病原体侵袭后的感染证据,作为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一种后果比较严重,若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而导致最佳治疗时机被延误,对手术质量及效果产生影响,不利于康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诊断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主要采用X线,观察X线表现为诊断主要依据。确诊为隐性感染后处理方法较多,如手术、持续引流及抗感染治疗等。为具体探讨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及效果,现将患者48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48例,其中28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为23~69岁,平均(37.5±5.9)岁;骨折位置:27例为股骨骨折,10例为粗隆间骨折,5例为胫骨骨折,3例为肱骨骨折,
1例为桡骨骨折,2例为尺骨骨折;10例为开放性骨折,38例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24例为车祸致伤,10例为高空坠落,8例为重物砸伤, 6例为摔跌伤。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接受急诊清创缝合内固定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骨折患者。
1.2 术前诊断:内固定术中11例发现肉芽组织与脓液等,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细菌培养后确诊为隐性感染;另37例行X线检查,表现为程度不一的断端间隙硬化及变宽、骨质吸收溶骨等。患者均为正常体征,无局部感染征象如疼痛、红肿及发热等。
1.3 治疗方法:48例患者中18例内固定钢板出现松动现象,将钢板取出后将坏死组织及感染彻底清除,碘伏液或盐水反复冲洗消毒后行持续灌注引流,再开展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患者原本接受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骨折处无脓液,仅存在肉芽组织且量少,其中内固定牢靠患者3例,开展病灶I期植骨合并灌洗引流治疗,其他4例存在严重骨损与内固定松动现象者将病灶清除后将内固定钢板取出,再行持续灌注引流后改为外固定支架固定。48例患者均接受局部或全身抗感染治疗,可给予抗生素服用2~3周,灌洗引流时间为3~4周,直至引流液处于清亮状态后将冲洗引流管拔除。每周开展例行检查,内容包括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对感染控制情况予以了解。
1.3 疗效判定标准[2]:局部无压痛与纵向叩击痛,无异常活动,行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处于模糊状态,连续性骨痂从骨折线通过,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无变形现象判定为显效;局部无压痛,纵向叩击痛轻微,局部异常活动不明显,行X线片检查提示骨折线呈现出模糊态势,局部异常活动不明显,连续观察3周骨折处无变形现象判定为有效;变形、感染或再骨折等判定为无效。
2 结 果
治疗后随访半年至1年,48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22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其中4例复发感染,总有效率为89.6%。
3 讨 论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发生率并不高,因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故而早期难以察觉并治疗。隐性感染诱发因素较多,且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医务人员了解较少,增加早期诊断难度。特征性X线表现出现时感染多半持续数月甚至更长。临床明确诊断时多数骨折已经出现骨不愈和或骨缺损等现象,增加治疗难度。尤其是手术时发现的隐性感染现象,术者思想准备不充足,如何选择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术者考验较大。
3.1 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病因:病原体侵袭机体后机体是否发病主要受到病原体侵袭数量多少与致病性强弱及机体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影响。机体自身免疫力差会增加细菌数量,进而提升发病风险。一方面,骨折切开术将感染风险增加,将局部血运破坏,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另一方面,闭合骨折术后隐性感染诱因多为表皮葡萄球菌等较弱细菌,形成多糖包被生物膜保护层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难以对感染予以控制。但长骨周边软组织如肌肉等比较发达,且有较好的血液循环,短期内感染病灶不会爆发,加之术后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导致感染局限。
3.2 诊断方法:X线表现为当前临床诊断隐性感染的主要依据,其主要表现如下[3]:断端间隙变宽与骨质吸收溶骨,特别是已形成骨痂或正常骨质吸收溶骨导致继发性骨缺损;骨质疏松或增生异常、密度不均或远离骨折部位发生骨膜反应等,需对炎性反应或愈合性骨痂诱发的骨膜反应予以区分;骨痂或内固定物周围骨皮质吸收溶骨,导致感染病灶局限或内固定物松动等。局部组织或脓液病理检查或将致病菌培养出来可明确诊断。
3.3 处理方法: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后果严重,会导致愈合不良或骨折不愈合等,为此对骨折可能继续愈合者需结合药敏试验开展抗感染治疗,且严密随访避免病情被延误。术后隐性感染导致愈合不良或不愈合者应尽早手术。常规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将感染病灶清除且促进骨折愈合,将内固定物取出,持续灌洗引流后将肢体功能恢复。临床需结合患者内固定牢固性、骨折愈合程度及感染状况等制定手术处理方案[4]。若骨折正在愈合且骨折端不存在脓液,仅存在少量炎性肉芽组织或无法确定感染者需行病理检查或细菌培养以确诊。若骨缺损不明显无需植骨,但需对感染予以严格关注避免复发。取出内固定物后为对肢体长度予以维持且避免已部分愈合骨质再次骨折需用外固定支架。
综上所述,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后果严重,为此需有效诊断并积极处理。此外还需采取预防措施,对切开复位适应证予以严格掌握,严格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清创彻底,对内固定适应证予以严格掌握;注重确保止血严密,术后常规引流,避免积液或积血营造条件便于细菌繁殖;术后对抗生素予以合理利用,若疑似感染需强化局部引流。
[1] 张勇.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16例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144-145.
[2] 李建甫.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77-78.
[3] 何勇.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647-4648.
[4] 柳凡.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222.
R687.3
B
1671-8194(2016)34-0044-02